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生命之歌 > 正文

再好听的纯音乐,填词演唱就变难听是为什么?

来源:未知 时间:2020-11-03 08:49 浏览量:
再好听的纯音乐,填词演唱就变难听是为什么?




有些旋律,每一串音符都像是有故事,在飘来的瞬间就能把人带入一种美妙空灵的境界。

但当它配上了歌词,开始由歌手演唱,尽管歌手的唱功无可挑剔,你仍然会觉得一塌糊涂,毁了。

为什么?再好听的纯音乐,填词演唱就变难听是为什么?

语言会限制人的思维

“谁掌握了语言,谁就掌握了思想”。人类制造了工具,却又无往不在工具的枷锁之中,很少有人跳出框架去思维——“为什么不能那样写”,大多时候只是被动的接受者。

一首纯音乐,各人会有不同的想象,而歌词只有一个“中心思想”,所以先听纯音乐再听歌词版,会有想象上的落差。反之,如果先听的是歌词版,再听纯音乐,人们会习惯性用歌词的“中心思想”去思考,不会有想象落差,所以也不觉得难听。

歌声也会限制人的思维

纯音乐也是由多重复杂的音轨合成的,事实上,每一条音轨都是一种对思维的限制。人声的加入,无疑多出一条,并且是最主要的一条,自然也就有了更多对思维的限制。

歌词与旋律不能完美契合

给音乐填词并不像作诗,须切合每一处曲调。词汇以及语句的意义要随着旋律的起落,该唱仄声的位置不能填平声字,不能随心所欲地断句……词曲的契合,时常要两相磨合,牵一发而动全身,往往使歌曲变味。

人类生理限制

还记得经典诺基亚铃声吗,你能唱得准吗?

声带的发音范围是有限的,人脑的音感也是有限的。那些很有表现力却并不适合人声演唱的音乐,想要演唱就必须重新编曲调整。OK,也许有的牛人是可以唱得出,比如从巴松的音域吼到短笛的音域,但那纯粹变成了一种技巧挑战,纯音乐时的美感完全丧失。

从虚到实,从机器到人声,从声音到语言,一步步切割着人的想象空间,正是在这“切割”的过程中,人会有“难听”的不适感。

不妨打破重重枷锁,试着去自由地想象,去发现,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感,你会发现,有时候不是外在的枷锁,而是固化的思维本身在限制着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