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生命之歌 > 正文

感知贝多芬 上海音乐厅能听又能“看”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9-20 10:39 浏览量:
感知贝多芬 上海音乐厅能听又能“看”

历时一年半封闭式修缮的上海音乐厅,不仅能听,还能“看”,“音乐+”还能+点什么?“真情无界——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声音交互艺术体验大展”明天起在上海音乐厅四楼正式向公众开放,以一场穿插融合沉浸式科技互动、交互式视觉投影,配合交响乐团专门为此次展览录制的贝多芬交响乐作品,带领观众进入多维度的声音交互艺术感官现场。本次展览是音乐厅四楼空间迎来的首个艺术展,为期半年。

重构贝多芬的空间

展览共分为三个章节,分别为“贝多芬的色彩”“贝多芬的影像”和“贝多芬的独白”,10个展区贯穿贝多芬生平、音乐作品和人生故事。正如当代最著名的古典音乐家之一巴伦博伊姆所言:“贝多芬音乐是面向所有人的。”

在“贝多芬的色彩”片区,贝多芬的作品以色彩渲染的方式展现。观众行走于交响乐的不同单元,能够用“身体感知音乐”——透过沉浸式色彩的变化,直观目击音乐的情绪渐进;在聆听交响乐章跌宕起伏的同时,追思贝多芬的创作心路,感受贝多芬的演奏思绪。每一位踏入该片区的观众都可以置身于色彩画卷之中,实现人们将音乐留在镜头里的奇思妙想。来到360度全息数字投影打造的“贝多芬的影像”世界,前一幕将人带到18世纪的德国波恩,那个贝多芬出生和成长的城市;后一幕,画幅缓缓揭开,耳旁响起激昂震撼的乐章,又仿佛置身维也纳金色大厅,营造出一个真正“沉浸式”的封闭空间。

贝多芬在维也纳搬过30多次家,每次搬家他都会带上自己熟悉的写字台、钢琴、软垫椅、大橱柜和床。窗外的风景对他也至关重要,他偏爱南向的窗户。策展专家团队研究了大量历史文献、油画和相关资料,在“贝多芬的工坊”中力图将贝多芬时代的生活和工作场景得以最大限度的还原。小小的房间散落在各处的是他用来记录各种音乐灵感的纸张,也有随身携带以备与来访者交谈的笔记本,还有贝多芬喜欢的文学作品。贝多芬还会在房间里准备一壶葡萄酒,房间里的酒壶放在矮凳上,好像等待主人随时的召唤。

聆听贝多芬的独白

贝多芬失去听力和18世纪传染病有什么关联?在听力障碍的情况下,他又如何继续创作并达到全新高度?面对失聪的现实,他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这些发生在这位人物身上的故事,无法被教科书完整记录,恰正是策展人精心筹划并在展中奉献的另一出“重头戏”。

LWA卢瓦文化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唐祎程解释:“提到贝多芬,人们往往更多地想到他的音乐。然而对于这位音乐家的内心世界,却很少有人提及。我们希望通过一个全新的方式,让大家了解贝多芬的成长经历,以及他在失聪后如何与命运抗争的心路历程。”

贝多芬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海利根斯塔特独白》在展览中成为一件沉浸式作品,这是贝多芬在小镇海利根斯塔特接受了六个月的未见成效的康复治疗后写下的一封没有收信人的遗书。这封信写完后并未寄出,贝多芬也随即放弃了轻生,之后还爆发出巨大的潜能,以第三交响曲奠定了自己音乐史上的地位。是什么力量能够足以抵挡寂寞和病痛?展览的最后,一段配上第五钢琴协奏曲的译文朗诵将带领大家探寻音乐家的内心。

“四楼原本是一个餐饮空间,重新开放的音乐厅从这个展览开始,这里将进行与音乐相关的各种艺术展,”上海音乐厅总经理方靓透露:“以多元的音乐活动呈现给大家,以更丰富的形式服务于市民,实现音乐厅从早上十点到晚上十点打开的设想。”据悉,上海音乐厅的参观通票有望在11月推出。“音乐+”不同的活动,不同的空间,邀请市民“想来看就来看,想来听就来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