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生命之歌 > 正文

音乐交响化形式的可能与可行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1-27 16:18 浏览量:
音乐交响化形式的可能与可行



 
 

在中国北方晋蒙陕冀交汇的黄河流域,有一个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生存土壤的曲种——二人台,它独特的音乐形态与表演形式在内蒙古中西部,以致中国北方的民间文化领域都有着重大影响。而活跃在内蒙古(特别是包头土默特右旗)的“坐腔”则是二人台的早期形态,是二人台变化、发展的基础。“坐腔”因其鲜明的音乐特色、即兴的表演形式而与舞台表演的二人台相别并存。近年来二人台新创剧目的唱腔已完全具备了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艺术特征。而以“坐腔”音乐为母体,演变出的二人台曲目已成为二人台唱腔音乐的重要成分。

本文以“坐腔”音乐多元化发展及“坐腔”音乐交响化形式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为题,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何谓“坐腔”音乐的交响化形式

中国民间戏曲音乐从20世纪60 年代起,在其唱腔与伴奏形式的发展变化中,即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方向,从改革开放至21世纪的今天,戏曲音乐的表现形式更是百花齐放、色彩缤纷。小戏、大剧、清唱、戏歌都有新作;架子鼓、电子琴、民乐、西乐都来帮忙;一些没有戏剧音乐格式的曲种,也借鉴板腔体的行腔方式,衍生为新的剧种,使一时期戏曲音乐成为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焦点。

在戏曲音乐多元化、多样性形式的探索中,西方管弦乐的介入自“样板戏”开始,已成为众多戏曲丰富音乐伴奏手段的首选,亦有许多成功的范例。如:京剧《杜鹃山》、交响京剧《沙家浜》等等,至今依然光色不减,并深深地影响着其他剧种的音乐创作与改革。

何谓坐腔音乐的交响化形式,简单讲可有三种选择:

1.以“坐腔”伴奏乐器为主奏,以管弦乐队协助求其变化发展;借鉴协奏曲的创作方法,形成对比,表现较深刻的题材与内容。

2.以管弦乐与主奏乐器构成乐队,以坐腔的不同唱段为素材,以人声领唱、合唱为主线,借鉴交响声乐组曲的形式,如《沙家浜》。

3.以“坐腔”某些唱段音乐为元素,以纯管弦乐的形式,演绎音乐故事或形成管弦乐小品。如包元凯的“炎黄风情”之《走西口》。

“坐腔”音乐并不具备戏曲音乐的全部元素,因为它是戏曲音乐的早期形态,更多地呈现曲牌体特征,加之它固有的形式是以唱和奏为主,表演的成分不大。“坐腔、坐腔,以坐见长”。这为交响乐队的发挥,为作曲家的创作和艺术家们的舞台表演提供了展示空间。

二、为何“坐腔”音乐可以赋予交响化的形式

为什么“坐腔”音乐在多元化的发展形式中,也可以赋予其交响化的形式,其理由有以下几点:

l.主奏乐器音色鲜明,题材丰富,音乐规整

“坐腔”音乐的主奏乐器为枚(笛子)、打琴(扬琴)、四胡、四块瓦,这几样乐器特色都非常鲜明,音色特殊,不易被管弦乐队所掩盖,在音乐的演奏进程中可以有较多的变化。在音乐表现上,音乐能够达到要风格有风格,要力度有力度,需要味道时主奏、主唱可以轻声细语,需要夸张时管弦乐队可以淋漓发挥。

“坐腔”的旋律结构一般比较规整,或快或慢也有一定规律,这样的素材往往给以作曲家、改编者留有了较大余地。“坐腔”表现的内容多样、题材广泛,可以借景生情,也可以就事论理,体裁可大可小,篇幅可短可长,即可以写成交响诗,亦可以搞成前奏曲。

2.符合听众审美要求,提升音乐特质内涵

中国戏曲音乐听众的审美品位有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在城市、农村,戏曲音乐的听众已有几代人的变化,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听众,普遍接受过音乐教育,已不满足原初音乐的层次;而70、80后的年轻人,随着各种艺术媒体的传播,社会音乐环境的影响,对戏曲音乐有了更多的选择。多声部、多变化、多技术含量的乐队伴奏形式,越来越受到欢迎。

保护与发展应当并存,独特性要与标准化相结合,音乐不仅要有“味道”,还要适合更广泛的听众群体的欣赏习惯。中国戏曲音乐的“味道”、风格取决于歌腔的旋律与主奏乐器的音色,丰富的管弦乐队表现力只会增光而不会减彩。打个比方,“坐腔”如果比作“莜面”,管弦乐队的加入就像增添了标准化的经营管理,改善了消费环境和加工工艺的“西贝餐饮”,“莜面还是莜面,只不过换了个吃法”,风格、味道不变,但显得新鲜、有趣,有文化,有品位,于是乎更为流行。“坐腔”音乐本身,虽然以特色见长,但在音乐表现力上却有一定局限,有了管弦乐队的介入,音乐的对比、夸张,烘托、渲染就有了较大的空间。

3.深度挖掘文化资源,打造自治区音乐品牌

与当今时代戏曲音乐文化的发展横向比较,我们已显露出较大的差距,就是与山西的“晋剧”相比,我们也已远远落后。我们当然需要那种在街头巷尾提着鸟笼子,晃着脑袋子,在“刮野鬼”、“害娃娃”的乡音土曲中悠然逍遥的场景,但我们也需要在大剧院、大屏幕上,让古老的声音以现代的形式展现。我们在许多大型音乐晚会上,曾看到各种版本的戏曲大联唱,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等等,每个段落都精心打造,或气势磅礴,或行云流水,伴奏中的管弦乐支撑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包元凯先生的“炎黄风情”之《走西口》,旋律还是那“哥哥你走西口”,然而演奏的却是纽约爱乐乐团;晋剧《大登殿》二股弦、月琴乐器数量虽少,但其旋律音色在管弦乐中更显得十分突出。坐腔音乐如果能插上管弦乐的翅膀,就会飞得更高更远。标准化的交响乐形式,有利于传播、交流。要使“坐腔”音乐走出内蒙古,走向全国以至走向世界,光靠“土味”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具备深刻的音乐哲理和艺术含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