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说禅论道 > 正文

辛弃疾《破阵子》是“愚忠”思想康震反驳

来源:未知 时间:2020-10-08 10:45 浏览量:
辛弃疾《破阵子》是“愚忠”思想康震反驳

古典诗词是什么?我想那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深刻文化。一首诗词的重量,不是简简单单的几个意象,而是一段历史沉重的表现,是一位诗人真挚的情感,更是经过千百年磨砺与沉淀的文化基因。

当我们历史环境变迁,社会环境变化,古典诗词与我们之间渐渐出现了一面不可触摸的壁,它又该何去何从呢?
当我们打开初中课本,一首出自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正在其中,期待着和我们有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将领与词人的辛弃疾的爱国与被痛苦现实不断折磨的无奈。辛弃疾对于金人占领的国土,一心想要去收复,深怀报国理想与能力,却被掌权者不断排挤,只能在后方做一个“田舍翁”,种种田地花草。
面对敌人的挑衅,辛弃疾却无法得到重用,不能上阵杀敌,只能借助醉酒“挑灯看剑”,通过梦境“吹角连营”去感受年轻时的自己,在战场上英勇抗击敌人,疆场厮杀的激烈场景。
回归现实,看着自己渐渐老去,但是年轻时的壮志还未有实现的机会。
整首诗表现了词人辛弃疾渴望报国、上阵杀敌的雄心壮志,但是无奈于年华老去、不得重用、壮志未酬的悲惨现实,实在可歌可叹,可赞可泣。移出课本,是对?是错?
而今,对于这样一篇经典的词,网上出现了这样一种声音说“希望将《破阵子》移出课本”。原因为何?因为在一些人看来词中“了却君王天下事”是一种古代封建的“愚忠”思想,是我们应当摒弃的,而辛弃疾效忠这样的朝廷更是失了自身的英雄气概。
《破阵子》中,辛弃疾写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样一句话,如今的人们常常将其看作是辛弃疾对于南宋小朝廷的“愚忠”行为,以及辛弃疾个人对于功名利禄的追逐。
因为,在面临北方金人入侵时,南宋朝廷大多是不主张正面迎敌的,而是不断地退缩,以至于国土不断丧失,南宋朝廷却仍旧固执认为自己可以偏安一隅。
面对这样软弱无能的朝廷,辛弃疾不能奋起反抗,却依旧写到“了却君王天下事”,早就失去英雄气概,更是愚忠。因此,网友便因此建议将他的《破阵子》移出课本。康震老师《破阵子》的看法
对于网友建议移出课本的、弃之如敝履的辛弃疾的《破阵子》,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老师却在《中国诗词大会》上说出了自己对这首《破阵子》的理解。
对于这首词,康震老师认为“既有豪情,又有万丈失落。”,豪情在哪?豪情在当年,与士兵于营帐分肉而食。失落在哪?失落在如今,满腔报国热情,却只有看着年华渐渐逝去。
而对于辛弃疾的词,康震老师认为 “是发愤为词,不改英雄气”,更是直接评价“向来英雄都喜欢他(辛弃疾)的词”。由此可见辛弃疾的英雄气概毋庸置疑。
而对于辛弃疾是否是愚忠,康震老师借用另一首词来进行了说明“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此时的辛弃疾不是没有报国志,不是仍要愚蠢地效忠南宋朝廷,而是被人排挤,被贬乡野之地,无奈于一身武艺无法发挥。
而康震老师的搭档,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老师对于辛弃疾的评价,更加能够体现辛弃疾本人的人格特质,“辛弃疾是一个战士,辛弃疾是一个真正打仗的战士。”
 
辛弃疾若是愚忠,大可不必坚持自己正面迎敌的主张,完全可以为了升官加爵应和掌权者的想法,不必费力不讨好去不断重申要收回失地。由此可见,辛弃疾并非愚忠,相反地更是一位不改英雄气的战士。作者与作品不能分割
在网友建议将《破阵子》移出课本的这种现象的背后,其实反映的是现代人与古典诗词之间已渐渐出现了一面不可触摸的壁。
这面壁,隔绝了我们与诗词人,让我们与作者真正的思想情感不断背道而驰。而我们又应当怎么做才能明白古典诗词背后所蕴含的深意呢?
 
作者与作品是不可分割的,尤其是对于古典诗词这种蕴含着作者极大的个人思想情感的作品。而在作者生平中的重大事件,更应该是理解作品的切入点。
辛弃疾祖父辛赞迫于时事,最终入仕金廷,但是辛赞却常常给辛弃疾指点,何处失地,何处是故土,并教育辛弃疾,希望辛弃疾可以报国,收复失地。
而辛弃疾也在自己祖父的教导下,看到了金人对汉人的压迫,也看到了故土沦丧的屈辱,这都促使了辛弃疾年少时便立下志向,一心报国。在这样的人物背景下,辛弃疾的诗词透露出来的英雄气概是无法忽略的。时代背景不可忽视
与此同时,诗词所做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是不能忽略的。今天的我们更不能将诗词中的某一句话或者某一个词单单拎出来,并将其放在另外一个时代进行体会诗词的思想情感。
 
正如《破阵子》中的“了却君王天下事”,在辛弃疾所在的那个时代,讲究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个国君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人,更是代表了这个国家。
这种社会制度在今天的我们看来,是落后的,但是在那个时代,却是一般人不可以逾越的时代鸿沟。
所以当我们将辛弃疾的个人经历和处境,以及辛弃疾所处的那个时代背景相结合再来看这个句子时,“了却君王天下事”其实并非是愚忠,而是一种爱国思想,这里的君王,也并非只是君王,更是南宋,是整个国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