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强国论坛 > 正文

于冬 我们应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

来源:未知 时间:2020-11-25 13:44 浏览量:
于冬 我们应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


于冬 我们应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

十四五规划建议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电影业正在复苏中。近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对博纳影业董事长、总裁于冬进行了专访。面对整个电影行业面临的资金压力,于冬认为,不应该单纯靠补贴,应该形成良性的内生循环。资金方面,应该打通电影制作企业直接融资、银行贷款、发债和上市的通道;内容方面,应该集中优势资源到重点影片上,未来几个公司一起投一部电影,或者几个导演一起创作一部电影将成为常态。

疫情期间,国内电影票房超过了美国的票房,于冬表示,“我们不应该以追赶美国为目标,我们已经是电影生产大国,第一大电影放映市场,所以我们应该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

不以追赶美国为目标,应从电影大国向强国迈进

新京报:你下海创立博纳影业的时候正值影视寒冬,今年因为疫情,电影行业的各个环节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你觉得这两次行业的不景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于冬:我入行的时候刚好是中国电影(600977,股吧)最低迷的时候,低迷到什么程度,就是所有的电影制片厂都亏损。当时大家都在说电影的末日将来了,因为电视、卡拉OK等新的娱乐形式逐渐取代了电影。

1998年全年的电影票房创了历史新低,只有8.3亿票房。那一年有一个很著名的电影叫《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放映了近半年,达到3.6亿票房,但它占用了太多的档期,国产影片票房可能都不到两个亿。但恰恰是那一代的电影人,尤其是国营厂的一些厂长们的坚守,像韩三平、朱永德等,才维持了每年100部左右的故事片生产。

那一次的寒冬,让我们痛下决心,进行市场化改革。从2001年之后,一系列的电影产业政策推出,电影市场开始爬坡过坎,取得了连续17年至18年的高速增长。相当于从只有1100家影院、1800张银幕、年票房不到9亿的市场,跃升到2019年的644亿票房、年产影片1080部、银幕7万余张,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就。

2020年的疫情,导致了电影院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停摆。但这次的影响,我认为是暂时性的、阶段性的。我常说一句话,有电影人在,就有好电影;有好电影,观众就会回来。

新京报:你之前提到一个观点,大意是在我们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可能电影票房10年内就可以追平美国。现在受疫情影响,国内票房甚至已经超过了美国的票房,你的观点是否有发生变化?

于冬:我们不应该以追赶美国为目标。我们已经是电影生产大国,第一大电影放映市场,我们应该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这个增长势头是不是依然能保持,疫情后使观众回流到影院的信心很重要,回流的信心来自于哪?来源于一大批源源不断的好作品。

电影行业最大的压力是在资金上?

于冬:我们资金还好,2019年总票房640亿,博纳影业贡献了83亿票房。2020年也会实现整个集团的盈利,可能业绩不如去年好,但是我相信我们会触底反弹的。

作为内容制作公司,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市场是不是还需要1000部电影?我们可能需要把没有票房的那500部的资金投入收回来,集中到头部的重点影片上。未来可能几个公司一起投一部戏,或者几个导演一起创作一部戏,是常态。这样院线也会得到恢复,制片行业也得到缓冲,这样整个电影产业才能进入到良性发展的轨道。

行业需要金融资本的支持,需要银行低息的,甚至贴息的行业扶持政策,需要优惠的退税政策。包括金融市场的支持,比如符合上市条件的允许上市,以及发债再融资和直接融资,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不是仅仅靠补贴,因为补贴不能形成产业循环,而且补贴的力度也是杯水车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