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绿色企业 > 正文

龙头企业强引领壮了产业富农民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1-21 16:24 浏览量:
龙头企业强引领壮了产业富农民


狮子槽满山竹林滴翠

麻竹笋破土而出

工人在加工方竹笋

村民在万东镇箐溪村麻竹林里剥笋

农技专家竹林现场为种植户传授管护技术

雷竹种植户蹇诗祥在管护竹林

日前,万盛融媒体中心记者在重庆雪瑞盛泉农业开发生产有限公司方竹笋加工车间看到,工人将竹笋按长、短、大、小分类,再把散装笋子装车;另一条生产线上,工人将清水浸泡后的竹笋切片,高温蒸煮、冷却、包装、杀菌、质检、装箱。

“除了直接销售鲜笋,围绕方竹笋,我们还建立了集收购、销售、深加工于一体化的营销模式。”该公司负责人徐廷祥说,公司每个月加工新鲜方竹笋近50吨,销往云南、上海、南京等地。

近年来,我区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在黑山镇、石林镇、青年镇、万东镇等地大力发展竹笋产业,以优化产业布局、规模化建设基地、产业链延伸为抓手,大力推动万盛竹笋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已有竹子资源面积约10.6万亩,其中,食用竹面积超过4.2万亩,以方竹、麻竹、雷竹等种类为主。

优化产业布局

区农林局造林科科长陈敏介绍,我区对竹资源的利用始于上世纪80年代,那时基本以竹农小规模种植为主,种植地比较分散、集中连片少、集约化程度较低;方竹98%以自然生长为主,主要分布在黑山镇、石林镇等海拔1200米以上的森林植被茂密区,或高海拔生态脆弱区,几乎以自发采摘、售卖为主,资源利用率低。

由于产能不足,过度开发利用造成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稳定性下降,单一发展模式和小规模种植,同时增加了竹林资源的管理难度,不能在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关键环节实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导致产量低,经济效益下滑,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村民的种植积极性。近年来,我区从实际出发,在发展方竹笋的同时,增加种植其它竹类品种,让竹子品种更多、产业规模更大、布局更优。

“冬天做好竹林管理很重要,尤其是病虫害防治一点也不能耽误,马虎不得。”26岁的傅杰指着眼前的一大片雷竹说,竹子冬天蓄足了精气,每年春天一到,竹笋拼命拱破泥土的束缚,冒出鲜嫩的笋尖,他心里就会涌动着说不完的喜悦。

2016年,傅杰得知青年镇有一大片雷竹林在寻找新的“主人”,凭着自己当厨师时对雷竹的了解,他意识到机遇来了。加之雷笋出笋早、笋期长、产量高,万盛之前又是以生产方竹笋为主,比较单一,他当机立断,迅速接手了这100多亩雷竹林。

“全部投产后,预计年收入20万元,经济效益远超过种植玉米等传统农作物。”傅杰说。

傅杰种雷竹是我区优化竹林产业布局的一个鲜活的例证。

为丰富林产品种类,扩大产业效益,根据万盛海拔差异明显的特点,近年来,我区积极引导竹子种植户阶梯型发展笋竹,陆续引进了雷竹、麻竹等低海拔品种,形成春夏秋都有鲜笋的产业布局。

截至目前,我区共有方竹基地5万亩,投产3万亩,年产竹笋约2400吨;在500米以下海拔引种栽培雷竹2000亩,采笋面积约600亩,年产约120吨、产值约150万元;在石林镇、黑山镇、万东镇等地区种植麻竹约8500亩,投产2500亩,年产量约2000吨、产值400万元。

标准示范建园

作为我区一项特色农业产业,竹笋既要增加品种,实现规模化生产,更要创新管理,突破传统思维,实现可持续、高效发展。

根据自然地理条件、资源优势、种植习惯,结合产业布局,近年来,我区对竹笋产业发展进行了整体规划,以方竹笋为重心,打造笋竹产业标准化示范园。

该项目拟对石林镇现有开发利用的5000亩方竹资源实施整体改造,按照标准化建设、科学化管理,配套建设生产和基础设施,以效益推动全镇及全区竹产业发展。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鲜笋1600余吨,年产值超过1140万元。

陈敏介绍,该项目规划发展面积为10万亩,目前已经建设5万亩。配套扶持建设笋竹加工企业3家,其中精细加工企业2家、初加工企业1家,年加工能力5000吨,实际年加工3500吨,主营笋竹加工、保鲜、开发及销售。

“精细加工企业均取得龙头企业称号,均有独立的产品开发品牌和市场销售渠道。”陈敏说,其中,重庆雪瑞盛泉农业开发生产有限公司主营方竹保鲜笋加工,年销售绿色有机保鲜竹笋4个产品系列1200吨,产品远销日本、韩国;重庆欣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营红油系列、泡椒系列以及清水系列麻竹产品深加工,产品实行订单销售,已进入全国销售市场,远期计划打入欧美市场。

“原材料生产不足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现有资源仅能供应企业加工原料的30%左右,大量原材料需要外购,相应增加了企业成本。”陈敏说,为解决原材料不足的问题,重庆雪瑞盛泉农业开发生产有限公司采取了“公司 基地 农户”模式,以股份形式流转土地,建立了方竹产业基地1.2万亩;重庆欣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石林镇自建方竹基地5000亩,采取“公司 基地”的模式开发建设。

陈敏介绍,下一步,我区将统筹整合资金,在发展笋竹产业过程中,对良种选育、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技术培训与示范推广等环节进行重点扶持。借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区特色农业在发展中成功的扶持政策,对集中连片新建基地,按亩给予竹苗资金、化肥补贴,由企业实行交售奖励,通过优惠政策调动企业与农户的积极性,引导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巩固现有林地,实现更大规模生产。同时,进一步加强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对接,形成“企业 合作组织 农户”的稳定利益共同体,加速龙头企业的培育壮大,打造万盛品牌,提高知名度,增强竞争力。

延伸竹笋链条

方竹笋营养价值高,是笋中之王,但它属于季节性食品。如何留住悠悠笋香,让更多家庭的餐桌上一年四季都有方竹笋?“唯有深加工才能让方竹笋的价值不被浪费。”徐廷祥坚定地回答。

“方竹笋采摘期很短,集中上市时市场饱和,价格走低。”徐廷祥说,在方竹笋生长空档期,市场上则没有大批的新鲜竹笋销售。针对竹笋生长周期和市场供给情况,他在黑山镇建起了竹笋加工厂。

“别小看一个个小袋,它们最初都是从农户手中以3元/斤收购来的新鲜竹笋,用清水浸泡3天后,排除所有杂质,然后用高温熬制野山椒半小时,冷却24小时后,再融合笋子进行煮沸,再冷却,才能进行包装,工序复杂。”徐廷祥说,贮藏煮熟的竹笋,该公司采用绿色生态的方式,以盐、柠檬酸等防腐,这样一来,既解决了竹笋季节性缺货的问题,调节了市场供应,又延长竹笋的保鲜期。

“包装后必须要经过杀毒。”徐廷祥说,即将出厂的竹笋,真空包装后还要放到92—95℃沸水中煮,进行高温消毒,有效延长保质期。

徐廷祥介绍,公司采取办法让竹笋不失水分,既能保留竹笋的鲜脆口感,也能保留竹笋原味,真正做到了四季为市民留住美味。

通过几年的创新发展,如今,该公司的方竹笋加工车间已有盐渍笋、清水笋、山椒竹笋、红油竹笋、罐装有机笋等近10种成品笋。

陈敏介绍,万盛竹笋产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产业链的延伸,重庆雪瑞盛泉农业开发生产有限公司、重庆欣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竹笋深加工企业的陆续引入、转型和创新,加速了竹产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公司 基地 农户”的笋竹产业发展模式,方竹笋竹产区户均收入达15000元以上,企业年产值突破2500万元,方竹产业良性循环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向更精细化方向发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