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科技创新 > 正文

科技赋能 全力保障大电网运行安全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9-15 19:19 浏览量:
科技赋能 全力保障大电网运行安全





 

“利用卫星、无人机和在线监测设备,我们已经构建了‘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物联网,实现了监测信息的实时报送和刷新。” 9月11日,在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国网四川电科院电力物联网实验室,工作人员滕予非正在向来访参观人员介绍电科院自主开发的智能运检管控平台。一旁的大屏幕上,采集自四川21个市州的电网数据不断闪动。记者了解到,通过科技创新,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智能运检管控中心已实现各类地质灾害的智能监测预警,多措并举保障了大电网安全运行。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四川大电网实现智能管控

四川是全国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水电外送规模和500千伏输电线路长度均居全国首位。但由于地处西部,受地质因素及气候影响,四川也是地震、山火、覆冰等自然灾害的高发区。过去,为了维护大电网安全运行,国网四川电力相关部门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维护成本高,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为贯彻新发展理念,保障清洁能源高效消纳和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2015年,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开始建设电力物联网实验室,围绕电力物联网的信息感知与处理,状态感知与协调优化、多主体互动与服务开展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目前,实验室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02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13项,牵头承担IEEE国际标准3项,获批成立国内首个电力物联网CIGRE工作组。

由电力物联网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智能运检管控平台,目前已经融合调度、用电信息采集等13类系统数据,建设了7个模块91个运检业务场景。它可以集成了山火、覆冰、雷电、地震等数据,可以实现各种类型灾害的监测预警。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平台已经开发了大屏、PC、移动应用三个版本。系统主要通过数据驱动对电网电路进行全面状态分析、主动预测预警、精准故障研判以及设备状态全景化、可视化运行。值得一提的是,系统不需要基层班组重复录入数据,也不会增加一线人员工作量,大大提升了电网维护的效率。

在山火监测方面,今年4月以来,平台利用卫星、无人机和在线监测构建了“天-空-地”一体化山火监测物联网,每10分钟刷新一次监测信息。截至目前,该平台准确监测到火情27次,发布山火预警634条。

“以6月17日攀枝花发生山火为例。从屏幕上我们可以看到本次山火的基本信息以及对输变电设备的影响情况。我们还可以通过大屏幕与无人机进行互动,从现场获取图片,用来确认山火和线路的受损情况。”滕予非介绍,平台能结合着火点周边的风速、地形地貌等信息,对山火趋势进行研判,如果发现山火有可能向线路方向蔓延,还会将信息自动发送给相关单位进行处置。不仅如此,平台还可以综合历史火点、气象条件、地表植被等信息,提前24小时对四川省内山火高风险区域进行预警,并将相关信息自动发送给属地电网公司,指导他们提前进行预警工作。

在覆冰监测方面,平台通过402套覆冰监测装置组建了覆冰监测物联网,形成了线路覆冰监测、预警和处置智能化链条。一旦电网线路上覆冰厚度超过预警值,平台就会自动向运行单位发布预警,并启动融冰流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平台累计发布覆冰预警信息764条,指导融冰156次。

记者了解到,目前,智能运检管控平台已经实现对全川21个市州的电网的实时监控,将危机干预工作前置,提高电力运输效率,节约了电网维护成本,有效杜绝了因地质灾害导致的电网损害发生。

利用大数据为抓手 实现涉污企业在线监督

“不仅仅是维护公众用电安全与便利,我们还积极利用电力数据的实施性和准确性,用电力数据驱动环保管控质效提升,助力四川打赢‘蓝天保卫战’”。国网四川电科院工作人员魏阳告诉记者,虽然各地环保管控力度不断加大,但仍不能杜绝部分涉污企业在限产或停产期间出现违规生产行为,“一些企业受利益驱使,为了逃避监管,故意在深夜进行生产,给执法部门的管控工作带来了难度。而我们的电力数据则在这个时候派上了用场。”

魏阳介绍,去年10月,电力物联网实验室与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合作建设了智慧环保用电监测平台,接入了环保局重点关注的6078家涉污企业用电数据,利用电力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辅助环保部门对涉污企业生产行为进行在线监管。

“举个例子,一家企业如果在深夜进行违规生产,那么必然会在用电量上有所体现,通过我们的电力数据监测,我们就能很清楚地掌握涉污企业违规生产的情况。”魏阳透露,目前,智慧环保用电监测平台,成都市涉污企业在线监管覆盖率提升了38%;每年节省人工现场核查7300人次;“通过数据复用,我们为中小企业减负1.82亿元,而公司也因此实现了每年200万元的成果转化效益,可谓一举多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