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科技创新 > 正文

金牛大咖解析市场巨震,长期走牛趋势还在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7-17 18:29 浏览量:
金牛大咖解析市场巨震,长期走牛趋势还在


市场急转直下,投资如何调整?金牛大咖第一时间指点迷津。

 

7月16日晚,银华基金董事总经理、五届金牛奖得主李晓星做客“新华社快看直播间”,围绕“震荡加剧,牛市还在不在?”这一主题进行分享并与投资者交流互动。

 

 

经历连续三日的巨量调整,沪指已经失守3300点,不少投资者开始思考:牛市到底还在不在?对此,李晓星表示,长期来看,中国股市具备长期走牛的趋势,阶段性回调是短期上涨过快的正常反应。他表示,市场有涨有跌,会走得更健康、更长远。

 

此外,李晓星在直播间还分享了满满的干货和一大波金句,一睹为快!

 

“牛短熊长”的描述并不准确

 

创业板目前处于估值高分位,买贵的风险较大

 

科技股具备长牛基础,但短期面临一定回调

 

科技股投资要选择爆发点强、阶段确定性最强的公司

 

医药板块估值不便宜,需要以时间换空间


金融板块短期可能有较高收益率,长期优质价值股表现可能不及消费和科技板块中的优质公司

 

市场波动加大提供了以合理价格买入好公司的机会

 

建议投资绩优老基金

 

 

 

在李晓星看来,中国股市“牛短熊长”的描述并不准确,他认为,此轮牛市从2016年3月份已经开始,过去几年的股市基本反映了经济的走势,此次短期回调有助于股市未来更健康的发展。

 

对于今年涨幅较大的创业板,李晓星表示,创业板目前处于估值较高分位,买贵的风险较大。对于非专业的投资者来说,建议通过投资基金等方式参与创业板投资。

 

对于即将落地的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李晓星表示,注册制的落地可以鼓励创业,新兴公司上市也能够解决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身处真正有价值的公司,科研人员往往可以获得较为丰厚的股权投资收益,这有助于把人才留在科技行业。

 

 

 

7月16日,科技股集体遭重挫,消费和医药也震荡下探。不过,在李晓星看来,科技股具备长牛基础,医药板块长期是非常好的赛道,而消费领域中格局稳定、预期确定的公司也具备较好投资价值。

 

从三年的角度来看,李晓星认为,最好的板块都是最具成长性的,而创新类行业一直在走上坡路,因此创新类行业比纯价值类的行业更具投资价值。

 

对于近日经历宽幅调整的科技股,李晓星表示,科技股具备长牛基础,从科技立国的角度来看,优秀的科技类公司最终会成长为市值较大的公司。中国有最多的工程师,未来有望走出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但短期来看,市场蕴含较多情绪,科技股面临一定的回调,随着估值回归合理,最终科技股行情会延续下去。

 

具体到科技板块中的细分领域,李晓星表示,半导体行业风险与机遇并存。长期来看,伴随国产化替代的趋势,一定会有较好的机会,但过程可能会有波折。对于科技股投资来说,要选择爆发点强、阶段确定性最强的公司。5G建设分为设备、手机、应用三个阶段,当前设备建设周期进入高峰,但股价空间已经不大,手机今年也已经进入下半场,而应用建设当前处于上半场,有较好的投资机会。

 

昨日白酒板块集体大跌,对此,李晓星表示,白酒板块的问题在于前期上涨较快,其中有较为狂热的市场情绪,阶段性的回调有利于其走出长期健康的回报曲线。

 

从整个大消费赛道来看,李晓星认为,医药板块长期是非常好的赛道,兼具科技和消费属性,且居民的医药消费在逐渐增加。短期来说,机构持仓比较高,估值也不便宜,可能需要以时间来换空间。此外,他表示,高端消费品的商业模式是非常好的,有稳定的增长和很高的利润率。而必选消费品的机会是阶段性的,短周期业绩可能不错,但长期会有均值回归。

 

对消费板块的投资,李晓星建议,中国有最大的消费市场,因此中国的优质消费公司有很多,过去20年回报最高的都是消费公司。消费行业变化较慢,建议选择具有稳定格局的细分行业中预期确定的优质公司。

 

此外,对于大金融板块,李晓星表示,长期来看金融板块在指数中的占比会越来越低。从投资来说,金融板块短期可能有较高的收益率,但长期来说,其中的优质价值股表现可能不及消费和科技板块中的优质公司。对于周期股中的农业板块,李晓星认为,农业关系到国计民生,未来成长空间较大,有较好的投资机会。

 

 

 

面对市场的调整,不少投资者关心这是否是加仓的“黄金坑”。对此,李晓星表示,市场波动加大的时候,往往可以提供以合理价格买入好公司的机会。他认为,对于好公司和好价格来说,好公司大多都不便宜,相比来说好公司比好价格更重要。

 

李晓星建议,不必对大跌之后的市场过度担忧,如果投资者看好市场,建议选择一些绩优的老基金进行投资。此外,以定投的方式投资是更好分散风险的方式,长期大概率会有不错的回报。

 

此外,他表示,预计下半年流动性会有所收紧,估值抬升会更困难,投资需要更关注公司的业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