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解析财智 > 正文

长春新区推动“投资必过山海关”

来源:未知 时间:2021-07-02 16:22 浏览量:

长春新区推动“投资必过山海关”


2020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长春新区视察时指出:一定要打破“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近一年时间,长春新区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围绕如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探索努力着,同时作为新区的“一号工程”推进。近日,“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网络主题云座谈举办,记者在座谈会上了解到,作为国家级新区长的管理者、建设者,长春新区一直努力着书写振兴东北的成绩。

长春新区政务服务中心。长春新区供图

对标一流、“先行先试”“放管服”改革进行时

长春新区灵活运用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探索实施了一系列审批服务改革,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全区各类市场主体累计达5.67万户。自2018年起,新区就通过流程、审批、告知等全过程创新设计,使企业拿地后最快9个工作日完成开工前审批手续,现已推出6例“标准地”,为每个项目节省近20天审批时间,在此基础上,结合承担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试点,推行工程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改革。

涵盖金融、科技、人才等多方面政策实施“免申即享”,由“人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人”,破解了企业对惠企政策“不知晓”等难题。对符合兑现条件的目标企业不用申报即可直接享受相关政策支持。自今年1月政策出台以来,已为671户企业兑现资金近5000万元,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2019年开始,为新设立市场主体免费发放企业公章、法人代表章、财务章、发票专用章、合同专用章、税控盘和税务ukey,即“五章一盘”;在各级办事大厅设立EMS免费邮寄窗口,将工商营业执照、印章免费邮寄给申请人,真正实现了市场主体设立“零成本”。2020年5月在具备条件的工业园区设置“一站式”政务服务站点,实现企业不出园区即可完成行政审批。目前已启动三个驿站,服务辐射园区及周边企业近4500余户,实现了企业办事便利度大幅提升。

作为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全面实现水、电、气、热、通信等市政公用事项“一窗受理、联合报装”。协同服务生成“一单五清告知单”,服务前移确保企业在获得土地时就明确审批事项以及流程、标准、要件、条件。

求实效,政策扶持多维度助力企业发展

在政策体系的协同集成上、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上下功夫,使政策扶持帮到点子上、扶到关键处。2020年兑现政策扶持资金6.8亿元。2021年5月,长春新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再次获国务院通报表扬,是此次获通报表扬的五家国家级新区之一。依托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长春新区打造自由生长“雨林式”创业生态体系,为企业订制化打造“创新券”制度,累计发放“创新券”2.2万张,兑付资金5600多万元,促进了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疫情期间针对企业面临的困难,在国家级新区中率先出台助企15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新50条、后疫情时期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9条,与原有的8项政策一道形成了“8+3”政策体系,建立即报即办的政策兑现快速通道。

2021年初,为有效破解企业问题解决环节多、流程长等问题,通过搭建企业问题快速受理、解决、跟踪、反馈全流程服务模式,形成“秒回+联席会议+‘一对一’包保”企业问题解决机制,各部门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和一名科级干部担任企业问题包保服务专员,为企业提供常态化、高效率、全方位“贴心式”服务。通过该机制,已经累计派出问题转办单48件,推动企业问题有效化解。

法治护航,包容审慎监管机制不断创新完善

强化“诚信新区”建设和法治建设,不断探索完善包容审慎监管机制,强化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保护,为市场主体到新区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2018年8月,出台“首违不罚”机制,对招商引资项目和企业符合条件的轻微违法行为推行包容审慎执法。已受理“首违不罚”事项612项,有效保护和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启动“诚信新区建设年”活动,开展信用提升、优化、创新、联动、品牌五项工程,全年归集各类信用信息5.5万余条。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7个领域引用信用承诺机制,创新推出信易金融、信易宣传等15项信易优享服务。推动全省第一个知识产权法庭和中国(吉林)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先后落位新区,去年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获得国家批复。正在加快建设“知识产权生态小镇”,构建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全链条支撑体系。2020年5月,建立府院联动机制,搭建“行政争议化解中心”平台。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创建“七快一缓”绿色通道。前移小微民营企业法律保护关口,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为企业进行套餐式法治体检,全力提升司法护航水平。

长春新区在持之以恒脚踏实地的努力,推动、真正实现“东北最优、全国一流”的目标,努力推动“投资必过山海关”发展的新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