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解析财智 > 正文

理财子公司为何不受母行“偏爱”?没有自有渠道是“硬伤”!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1-03-27 13:49 浏览量:

  没有自己的渠道,是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硬伤”。

  从理财子公司角度来说,理财产品收益率下滑是不争的事实,曾经动辄5%以上的收益率目前在中低风险产品中已非常罕见,更多的是“3”字打头的产品,只有一年期或更长期限的一些产品能做到4%以上。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为客户锁住一定的收益率,不至于客户“用脚投票”,能给到本行渠道部门的销售费用自然十分有限。

  比如说,在零售大行招商银行(600036,股吧)的APP理财页面,现金类产品中排在推荐第一位的并非招银理财产品,而是代销的建信理财“建信宝”产品;混合类及其他产品一项,排在推荐第一位的是代销的“交银理财博享鑫荣三年封闭期5号”,也不是招银理财相关产品。

  深入思考来看,如果仅仅依赖母行渠道就可以“吃饱”,理财子公司还有什么动力去拓荒同业渠道,甚至在监管未有定论之时积极部署互联网渠道?如果母行渠道部门对理财子公司照顾得“无微不至”,为何有些银行的APP理财页面推荐排在前列的却是别家银行的理财产品,或者一些基金公司的产品?

  上述银行高管举例说明,银行为何在基金公司面前没有对自家理财子公司更“照顾”。他说:“基金公司和银行的合作不仅仅是渠道这一点,而是全链条的,银行必须全盘考虑。比如如果合作愉快,基金公司员工的工资可以由这家银行代发,发放的工资可能转化为本行理财的购买力,基金公司货基产品也可以在这家银行托管。假使托管年平均余额2000亿元,一年托管费银行就可以赚2亿元,在银行托管部算是大客户了。金融市场部也可以委托基金公司管理资产,100亿元资产委托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就足够养活一个团队。双方有互利共赢的土壤。”

  在费率上面,别家理财子公司给出的销售费并没有比自家理财子公司给的更高,基本是在0.3%-0.4%左右。

  都说理财子公司“背靠”母行吃饭,言下之意是理财子公司和母行天然是一家,前者为后者提供源源不断的理财产品供客户挑选,后者为前者提供海量客户,以及APP、网上银行的“广告位”,本应该是“母子情深”的大好局面。

  记   者丨周炎炎

  为了突破本行渠道的限制,很多理财子公司已经开始谋求“外援”,逐渐形成一种“合纵连横”的新气象。如上文所述,零售业务强的招行已经开始代销兴业、交行、中行、建行等理财子公司的产品;相应的,交行APP等渠道也在卖招银理财的产品。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有些理财子公司的少量权益类产品,也能给到本行渠道相当于基金公司的销售费,但却仍然没有获得母行的更多关注。因为此时银行的关注点在产品规模上,一般而言,理财子公司发行的FOF产品相比基金公司,的确没那么有吸引力,募集一两亿的规模都比较困难,而基金公司只要打出明星基金经理的招牌,再加上公司本身的品牌效应,募集100亿规模的产品也相对容易。所以,同样的费率,看规模,谁的规模大,银行渠道就青睐谁。

理财子公司为何不受母行“偏爱”?没有自有渠道是“硬伤”!

  但事实也不完全如此。

  本期编辑 刘巷 实习生 李立原

  其实,银行渠道部门和理财子公司的关系十分微妙。渠道部门一般属于个金部或科技部,都是总行部门;理财子公司虽然脱胎于母行资管部,但现在与其他子公司处于同样等级地位,特别是部分银行旗下还有基金公司,因此没必要在渠道上厚此薄彼。

  “理财子公司能给出的代销费用和基金公司相比,根本不是一个档次,各家理财子公司产品的销售费普遍在15BP-50BP,但基金公司能给到100BP,甚至更高。对于中收部门来说,哪块‘肉’更肥,很明显。”一位大行理财子公司人士称。

  成立之初,很多理财子公司也考虑过互联网渠道,特别是流量巨大的互联网巨头,但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从接近监管人士处了解到,互联网渠道必须要经过银保监会批准方可代销银行理财产品,目前这条路还没打通。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合纵连横”初期更重视规模

  “对于零售部门来说,并不在乎卖的是自家理财子公司的产品,外部理财子公司的,而更追求的是规模快速增长。如果外部机构的产品更有吸引力,收益率更高,也会优先其他理财子公司。如果某家银行APP只卖自家产品,那么客户一对比后发现其他产品收益率更高,就可能流失,转投别家。零售部门的任务是要把这些客户留在本行,哪怕别家理财子公司给的销售费是一样的,但也要给客户提供更多选择。”上述股份制银行理财子人士称。

(责任编辑:季丽亚 HN003)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