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解析财智 > 正文

打破垄断/研基因芯片 助牛快长肉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1-02-19 17:52 浏览量:

  2006年开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团队开始了“中国肉牛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与应用”的研究。团队对中国黄牛的主要代表性品种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通过比较这些代表性品种基因组序列的差异,解析了中国肉牛重要经济性状形成的分子及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发现与生长发育、屠宰、脂肪沉积、肉品质等性状相关的64个基因、145个SNPs及52个miRNA,创建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体系,最终研发出首个中国黄牛高密度SNPs芯片。

  据了解,利用该款芯片进行基因分型,科研人员能够在每一头牛出生时就对其未来的生长发育潜力和种用价值进行科学预判,从而把选种认定的时间从原来的3至5年缩短到现在的3个月内。同时,通过将基因型选择和表型选择手法结合起来,以秦川牛为代表的中国黄牛的生长速度,从以往平均每天0.5至0.6公斤提升到0.9至1.0公斤。在提升中国黄牛选种、育种效率和精準性的同时,也一举突破了我国肉牛良种选种难、生长速度慢和品种育种周期长、成效差等技术难题和产业瓶颈。

  作为西北地区最早的高等农林教育学府,位於陕西榆林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团队经过15年潜心研究,不仅饲育出多个秦川牛新品系,同时更是研发出首个中国黄牛高密度基因芯片,在助力秦川牛发展的同时,也打破了国际基因芯片在该领域的垄断。

  资料显示,国外肉牛每天可生长1到1.5公斤,而中国地方黄牛每天生长0.5公斤。品种对外依存度高、自主育种周期长、生长速度慢、经济效益低,已经成为制约肉牛产业发展的瓶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