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解析财智 > 正文

太极集团屡登质量黑榜或引信任危机

来源:未知 时间:2022-09-06 19:21 浏览量:

太极集团屡登质量黑榜或引信任危机

 

一个月爆出两起药品质量抽检不合格的太极集团近日堕入舆论风云。

太极集团多次登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质量黑榜背面是公司终年“重营销轻研制”的展开形式。2022年上半年,公司研制费用4465万元,占经营收入缺乏1%,仅为0.62%,同期太极集团出售费用达24.44亿元,是研制费用的55倍。

一月内两曝不合格

产品屡登质量黑榜

8月2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国家药监局关于20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则的通告(2022年第39号)》,其间,重庆太极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太极集团)全资子公司太极集团四川南充制药有限公司(下称南充制药)出产的藿香正气水甲醇量检测不符合规则。

音讯一出引发热议,8月30日晚间,太极集团发布公告对此回应称:已召回未出售的15677盒药品,太极集团对此次事情形成的不良影响真诚致歉。

针对子公司被查出甲醇量检测不符合规则一事,太极集团在承受央广网采访时表明,公司此前现已做了公告,按程序做了召回处理,以公告回应为准。

藿香正气类的剂型很多,口服液、酊剂、片剂、丸剂、胶囊等,但最简单让人搞混淆的是藿香正气液和藿香正气水。太极集团解说称很多人都把这两种药当成是一种,其实,它俩剂型不同,工艺不同,成分也不同。藿香正气液在出产工艺上经过了回收乙醇(酒精)这一程序,最终制品不含酒精成份;而藿香正气水的出产过程没有这一工艺,所以制品含有40%~50%的酒精。“藿香正气口服液是公司要点产品,上半年出售收入接近10个亿,而藿香正气水只是公司一般出售产品。”太极集团表明。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个月以来,太极集团旗下公司爆出的第二原因出产药品检测不合格被通报事情。7月29日,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药品检查检验信息显现,太极集团控股子公司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西南药业”)出产的青霉素V钾片(批号:201103)有关物质检测不合格。

央广网注意到,太极集团旗下产品近年来多次登上质量黑榜。2015年3月,太极集团子公司四川绵阳制药有限公司出产的板蓝根颗粒被检出水分问题。2016年5月,太极集团的重庆中药二厂的橘红丸被检出较高硫磺含量。2016年11月,太极集团重庆中药二厂出产的1401003批次 " 小儿咳喘灵颗粒 " 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抽检后被认定为劣药,被处以没收违法所得的处罚。2016年12月,太极集团的桐君阁药厂出产的1批次 " 蚕蛾公补片 " 就上了广西药监局的质量黑榜。

2017年12月,太极集团桐君阁药厂出产的批号为17030008的 " 龙胆泻肝片 " 被抽检为不合格产品。2018年9月,太极集团四川太极制药有限公司出产的1批次紫杉醇注射液被检测出不符合规则,不符合规则项目为可见异物。2020年7月,太极集团绵阳制药有限公司所出产的批号为1809011的“通宣理肺丸”被海南药监局抽检为不合格。

“太极集团作为一家从事中成药、西药出产和出售以及医疗包装制品加工等全产业链的上市公司,一个月呈现两起医药安全质量问题,会使得企业声誉声誉呈现折损。”财经金融评论家余丰慧向央广网分析道。

余丰慧指出,太极集团当务之急是内部从速严格规范进行全产业链检查,定位究竟问题出在何处,除了召回产品之外还应该对服用相关药品后呈现问题患者进行补偿,此外,监管部门也应该及时介入依法保护患者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重营销轻研制”症结难解

上半年出售费用为研制费用55倍

太极集团官网显现,太极集团始建于1972年,董事长为李阳春,2021年完结战略重组,成为我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的成员单位之一。公司以现代中药智能制造为主、麻精特色化药为辅,集团下属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拥有亚洲最大的口服液及糖浆剂出产基地,所产藿香正气口服液、急支糖浆等产品众所周知。

作为太极集团要点产品,藿香正气口服液上半年实现出售收入9.98亿元,同比添加79%,一款产品就贡献了公司上半年13.89%的营收。

长期以来,太极集团“重营销轻研制”展开战略也一直备受投资者诟病。

数据显现,2017年至2021年,太极集团的研制费用分别为3356.68万元、4208.24万元、6717.49万元、9650.87万元和1.03亿元,5年时刻研制投入累计为3.42亿元。而2017年至2021年太极集团出售费用则分别为19.08亿元、28.94亿元、37.51亿元、37.01亿元和42.15亿元,5年累计164.69亿元。总体来看,曩昔的5年,太极集团出售费用开销高达研制费用的48倍。

2022年一季度,太极集团研制费用为1898.51万元,同比不只没有添加,反而下滑了9.93%。同期,公司出售费用达12.48亿元,同比添加25%。2022年上半年,太极集团出售费用达24.44亿元,研制费用达4465.26万元,前者是后者约55倍。而且,公司研制费用占经营收入缺乏1%,仅为0.62%。

长期的重视出售忽视研制投入不只让太极集团旗下产品频频呈现质量问题,也让公司业绩继续承压,太极集团近十年来业绩一直增收不增利。

2010年至2021年,太极集团营收从59.86亿元添加到了121.49亿元,而同期公司扣非净利润则分别为-6829万元、-1.33亿元、-2.43亿元、-1.72亿元、-2.81亿元、-5.36亿元、-4.39亿元、6398万元、-8362.94万元、-1.57亿元、-5.56亿元、-6.97亿。2010年以来,除了2017年盈余6398多万,其余年份均为亏损。十二年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30亿,年均亏近3亿。

当有投资者在e互动渠道提问的2022中报披露的上半年出售费用继续增涨问题后续有何改善措施时,太极集团表明该公司严格依照会计准则权责发生制原则计提当期费用,本期出售费用上升主要是随出售收入添加相应发生的出售费用绝对额添加。后续将通过优化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出售收入及利润,创新营销,节本降费,提质增效等多维度展开各项作业,来下降出售费用率。

在被问及公司是否会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时,太极集团向央广网表明,公司“十四五”规划继续加大产品研制投入,目前正有序推动中成药等药物研制作业。

截至9月6日收盘,太极集团股价报26.15元,总市值145.6亿元。

8月25日晚太极集团公布的半年报显现,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1.24亿元,同比大幅添加61.40%;扣非后净利润1.79亿元,增幅112.48%。

短期来看,太极集团好像走出了业绩亏损的窘境,但公司药品质量问题频发所引发的信任危机何时才能得到底子处理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