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节庆活动 > 正文

把中国传统节日,用绘本的方式讲给孩子听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7-05 18:55 浏览量:
把中国传统节日,用绘本的方式讲给孩子听






      除了有法定假期的端午、清明、中秋,你还知道哪些中国传统节日呢?

  其实中国传统的节日无论在时间的设置上还是纪念的意义上,都是极为讲究的,宛如一条由自然节气生成而贯穿春夏秋冬的“文化链”,给人一种“四时节庆,纷至沓来”的感觉。

  春天,大地回暖,万物复苏,春节、元宵节、中和节、清明节等节日接踵而至。人们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阖家团聚、拜年庆贺、舞龙观灯,尽情欢庆新春的到来;还要祭奠先祖、尽孝寻根、踏青赏春,在慎终追远中享受新春的赐福,准备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农耕播种。炎炎夏日,端午节又如约而至。人们佩艾采药、驱虫避毒,凭吊屈原、裹粽竞渡,斗草送扇、归省探亲,以期安度酷夏。时至秋季,秋高气爽、丹桂飘香,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纷至沓来。沉浸在丰收喜悦中的人们,乞灵巧、放河灯、赏秋月、玩秋菊、登高辞青,以多种方式庆贺丰收、祈福纳祥。严冬降临,瑞雪飘飞,腊八节、小年、除夕是对它最好的迎候。人们忘记了寒冷,扫洒除疫、送灶祭祖、社火游街、欢欢乐乐地团圆守岁,品味着“田增五谷人增岁”的喜悦。

  成人理解起来没有难度,那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这些生硬的语言变得生动,让孩子们也能了解它们呢?

  答案是:有的!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绘本有很多,不止语言生动,图画还很精美呢。你会惊喜地发现,原来中国传统节日可以如此俏皮地呈现,剥开重重的仪式感,以儿童的视角去探寻传统节日的内涵,以图画书的形式为孩子们呈现传统节日里的中国记忆。

  ▽▽▽

 

  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就有好多优秀的绘本是专门讲述它的故事的。那么团长先来推荐2本,关于端午习俗和端午吃的粽子相关的故事绘本。

  端午节就要到了,这可是小艾非常喜欢的节日,因为小艾最喜欢吃粽子了。她问妈妈,什么粽子最好吃?妈妈说,太婆包的粽子最好吃。于是,小艾和妈妈一起踏上了回乡的旅途。于是小艾过了一个和往常不太一样的端午节,有菖蒲和艾叶的淡淡香气,有头戴虎头帽、身上挂香囊的热闹嬉戏,有放河灯许心愿的真挚情意,当然还有太婆亲手包的口味繁多的粽子……

 

  这本书用贴近儿童生活的故事,述说了端午节的习俗,让孩子在阅读中自然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书中温暖的色彩,细腻的笔触,用水墨画中散点透视的构图方式,真实地再现了江南水乡独特的风土人情。

  小主人公的名字“小艾”也别具用心,让孩子们一想到端午节,就能想到“小艾”的故事和淡淡的艾叶香气。

  粽子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美食符号,由于南北方文化差异大,各地食材和口味不同,自古就有“南北甜咸”之争。

  淮河码头好比一个巨型舞台,角色逐个粉墨登场。南北方各来一小粽子,长相十分雷同的两个小家伙,满怀喜悦。可是,峰回路转,“你是甜的吗?”“不,我是咸的!”

  随着小粽子个数的增多,一出甜与咸的较量默默地上演了。原来粽子的口味竟然有这么多,一个个Q弹的小粽子呈现了一组“表情包”,时而雀跃、时而沮丧,一会儿工夫又火冒三丈、面红耳赤。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小粽子谁也不示弱,据理力争。

 

  正当南北甜咸粽子陷入僵局之时,竹筒粽爷爷来了:“甜粽子、咸粽子,你们都是中华小粽子!”一瞬间,小粽子们喜出望外,化干戈为玉帛,正所谓不打不相识,原来都是自己人!最后小粽子们一同坐上了龙舟,划船、敲鼓、呐喊……

  整本绘本充满童言童语童趣,好吃好玩又好看。无形间告诉孩子们:传统也可以很现代,美食也可以很可爱。

  中秋节这天晚上,全家吃了团圆饭。晚饭后,伊伊的奶奶讲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伊伊兴奋地给月亮上的兔子打了个电话,并给兔子讲起了自己在中秋节一整天里的经历。其实兔子不是别人,正是伊伊的爸爸装扮的……

 

  《伊伊,中秋节快乐!》这本绘本整体故事比较简单,用一个孩子看中国传统节日现象的视角为主线,串联了亲子故事、节日民俗、传统知识、互动游戏等要素,突破了传统讲述节日故事的模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理念结合,以融贯东西的思路展现出了建立亲子亲密关系的方法与要点。

 

  此外,绘本中融入了节日手工、英语学习的内容,游戏性与知识性相结合,通过游戏的方式带入节日的文化传统,让孩子有强烈的参与感,引导孩子动手动脑快乐过节。

  中秋讲究的是月圆、人圆,伊伊一家在绘本中表露的亲情,也正好展现了中国传统家庭最为追求的一种状态:彼此挂念和相互依靠。

 

  《二十四节气》的作者熊亮是中国绘本的先锋人物。时差机构在全球寻访十个国家的国宝级童话,并邀请这个国家的艺术家重新创作演绎绘本。熊亮受邀,重新绘制了《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的代表,这是一份非常适合给孩子们的礼物,也是熊亮最温柔也最美好的作品。

 

  因为二十四节气是抽象的,所以熊亮将大地想象成了一个人,去感知泥土的温度,所有寒来暑往、日晒雨淋都成了最切肤的体会。

 

  书中,熊亮用非常中国的艺术形式(文人水墨)来展现非常东方的概念——二十四节气。并在画面的张合之中传达了“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观。最令人惊叹的是,全世界的孩子们都能轻易读懂并陶醉其中。

 

  《中国传统节日故事》是一整套绘本,收录了8个传统节日故事。家长们如果觉得一本一本选太麻烦,可以直接给娃购置这一整套绘本。

  一些故事来自民间的口耳相传,比如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原来来自于一只怪兽“年”的传说;七夕节,来源于大家耳熟能详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而端午节,则是源于对伟大诗人屈原的纪念……

  文字也多次经过推敲和精炼,非常富有童趣。末尾还附上了每一个传统节日的有趣的习俗,孩子们在听完故事,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中国的节日,感受传统之美。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书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是个大师为孩子作画的年代。《七夕的故事》出自著名戏曲人物画大师高马得先生,马得先生以画戏曲人物闻名,他借鉴了戏曲人物的造型,又能放开手随意点染,整个画面妙趣横生;《中秋节的故事》,由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先生所画,他的工笔人物画造型严谨,线条流畅,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端午节的故事》由著名画家秦龙先生所做,秦先生用心用情,绘出了三闾大夫九死不悔的一生;《春节的故事》出自当代新文人画派画家朱新建之手,画家用一种游戏的心态,讲述了一个怪兽的故事……
  传统之所以是传统,就是因为从古至今的代代相传,热闹的习俗、动人的故事,还有飘香的食物,都是我们不断传递的文化瑰宝。
  你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中秋节要吃月饼?为什么重阳节要登高,除夕要贴春联?在《诗歌里的传统节日》中,一共展示了十二个传统节日,分别是春节、元宵、龙抬头、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腊八、除夕、泼水节和火把节。每个节日都对应了一首现代诗歌,和讲述习俗来源的古老传说。作者用诗歌和画面,展现出浓浓的节日气氛,为小读者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传奇而经典的故事,解答各种习俗的来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