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节庆活动 > 正文

我国航天永远在征程 “最忙乘组”的183天

来源:未知 时间:2022-12-09 11:05 浏览量:

我国航天永远在征程 “最忙乘组”的183天 

 

2022年12月4日晚,神舟十四号乘组成功回来地上,圆满完结使命。此次航天员回来是我国空间站“T”字根本构型建成后的初次回来,也是在春风着陆场的初次冬天夜间回来。自本年6月5日入驻我国空间站以来,三名航天员在轨183天,完结了9种组合体构型、5次交会对接、3次别离撤离和2次转位使命,能够说是空间站使命施行以来的“最忙乘组”,见证了诸多我国载人航天的历史时刻。

在和刚刚会师不久的神舟十五航天员拥抱道别后,三位航天员开始缓缓撤离,随后乘坐神舟十四号飞船在茫茫夜色中飞向地球。夜间回来地球,这在我国载人航天历史上是第二次,上一次是在2005年神舟六号回来时。而在零下二十度的酷寒中回来,对我国航天员来说仍是第一次。那么神舟十四号回来时刻是怎么确定的?为什么要晚上回来呢?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体系整体主任规划师高旭:“咱们每天都会进行轨道测量,看星下点轨道是不是能够通过预订的着陆区,只有当星下点轨道通过了预订的着陆区,咱们才以为具备回来条件,以这个为约束来进行推算,每天它都有一个特定的时刻才能够进行回来。关于这次使命来讲,12月初这几天,不管哪天回来都是夜间的时刻。”

和过去的历次返程比,神舟十四号这次回来还有一个特色,当它撤离的时分,我国空间站达到了“三舱三船”的最大构型,这样的构型对它的撤离回来带来什么影响呢?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体系制导导航控制分体系主任规划师李志宇:“形状杂乱今后,它会反射光线到飞船敏感器的视场里面,这样会形成必定的影响。构型杂乱今后,轮廓变大了,关于飞船在进入和撤离的路径来说,能走的路相当于更少了,更窄了,需求确保安全撤离。”

12月4日晚8点,在克服了杂乱构型、寒冷、漆黑等重重困难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回来舱在春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回望6个月的太空旅程,神舟十四号乘组被称为“最忙乘组”。他们此行最重要的使命之一是在轨完结问天、梦天试验舱的对接,并配合地上完结空间站组装制作工作,从单舱组合体逐步转成三舱组合体的飞翔状况。

6月5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畅进驻天和中心舱。7月25日,问天试验舱成功对接天和中心舱前向端口,这是我国空间站第一次在有人状况下进行交会对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畅进入问天试验舱。9月30日,问天试验舱从天和中心舱轴向对接口别离、转位90度至天和中心舱侧向停泊口,两舱组合体由“一”字构型变为“L”构型。这次转位对空间站的制作含义非凡。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体系主管规划师商帅:“问天试验舱转位,究竟它是第一次转位,相当于航天展开以来第一次施行在轨大机动转位。咱们仿真数据和实际转位过程中的数据一致性达到了99%以上,所以说这个结果是十分抱负的。”

 

11月1日,梦天试验舱在发射入轨后,成功对接天和中心舱的前向端口。11月3日,梦天舱完结转位,我国空间站“T”字根本构型在轨组装完结。

在183天的飞翔中,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创造了一次飞翔使命3次出舱的纪录,还创造了多个初次:9月1日,陈冬、刘洋完结他们的出舱首秀,这是我国空间站制作阶段的初次出舱活动,问天试验舱气闸舱初次使用,小机械臂初次辅佐舱外作业。

9月17日,神舟十四号乘组完结第二次出舱活动,此次使命间隔乘组初次出舱仅隔16天,创下我国航天员两次出舱活动间隔时刻最短纪录,这次出舱还进行了空间站初次舱外救援验证作业。11月17日,神舟十四号乘组进行第三次出舱。

 

在这几回出舱活动中,第三次出舱特别引人关注,航天员完结了舱间连接设备的安装,搭建起一座舱外行走的“天桥”,航天员蔡旭哲通过“天桥”完成了初次跨舱段舱外行走,成为首个抵达梦天试验舱舱外的航天员。这次航天员出舱的主要使命便是为空间站舱外铺路架桥,让航天员今后能够自主转移。为了让这短短的3米2长的转移使命满有把握,航天科研人员下足了功夫。

六合同心,一起向前。除了建站和出舱,神舟十四号乘组还展开了空间站平台巡检测验、设备维护、物资办理、太空试验、天宫讲堂等活动,“最忙乘组”的称号可谓名副其实,三位航天员马不停蹄,把一项项纪录留在了太空。

 

初次在问天试验舱进行太空授课:10月12日,“天宫讲堂”在问天试验舱开讲;初次在轨“收快递”:11月12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并初次完成2小时快速交会对接,创下人类航天器最快交会对接纪录;初次迎候载人飞船来访: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空间站组合体,我国初次完成6名航天员一起在轨飞翔。

繁忙的使命对航天员和空间站体系来说都是不小的检测,更需求地上人员和航天员的相互支持。他们要一起展开不定期巡检,在一次次六合对话的磨合中,航天员的体现还常常给地上带来惊喜。

 

追星逐月,步履不停。随着神舟十四号乘组各项使命圆满完结,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空间站制作阶段的规划理念正在逐步完成。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体系制导导航控制分体系主任规划师李志宇:“神舟十二号到十五号这个批次相关于前面11艘飞船,规划上有十分巨大的升级。包括刚才说的控制器升级、软件编程方法,包括交会对接的方案升级,以及回来技术的升级。这个规划状况神舟十二号具备了今后,可是施行的时分,比如说神舟十二号的时分便是前向对接,到神舟十三号的时分径向对接技术才会得到验证,空间站舱体组合体的杂乱构型在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才能够得到在轨验证,所以逐步在过程中才能把最初的规划方案方方面面都验证到。”

“建站为用”,这是我国空间站的制作标语,它的方针是要建成国家级的太空试验室。这次跟随神舟十四号下行的就有不少试验样本,其中就包括了航天员的体液和细胞学样本,总共包括5大类、80多个试验样本,能够让地上研讨团队更好地了解人体在太空日子中发生的变化。

 

我国航天员科研练习中心研讨员李莹辉:“咱们带回了航天员的血液、尿液和唾液,能够让咱们从更深层次、从细胞分子基因层面,去研讨人对环境的习惯性,咱们国家具有了自己在轨环境习惯的遗传资源库。不论是关于咱们后续健康防护办法的制定,仍是对咱们航天医学的研讨,以及关于人类认识本身、对环境响应都有重要的含义。”

这是我国航天员初次进行活体细胞的保存和在轨试验,这要得益于神舟十四号在轨期间迎来了梦天试验舱,正是有了梦天试验舱搭载的低温储存设备,航天员才初次进行了活体细胞的保存和在轨试验。

下行的样本中还有第三批空间科学试验样品,12月5日凌晨3点,这批样本运抵中科院空间使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进行相关试验的科学家也连夜将试验样品进行分析。航天员在空间站干的“农活”让科学家也忍不住赞赏。

 

在神舟十四号乘组的精心照顾下,阅历了120天的空间培育生长,三粒带入太空的水稻完结了从种子到种子的发育全过程,我国科学家收成了世界上第一批在轨培育的水稻种子。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讨员郑慧琼:“科学家有了信心,在天上的环境下,咱们的水稻或者主要粮食作物是能够结种子的,能够结种子就表明咱们能够利用植物在空间提供粮食,这是咱们的第一步。”

他们之所以会成为“最忙乘组”,是因为在此期间,我国空间站的制作进入了冲刺阶段,他们完美地完结了空间站制作的第三棒,开启我国空间站长时间有人驻留形式。现在,使命交到了神舟十五号航天员手中。神舟十五号是我国空间站制作期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使用与展开阶段的第一棒。星斗大海,我国航天永远在征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