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经典回顾 > 正文

被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燃哭了!

来源:未知 时间:2023-01-06 14:53 浏览量:
被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燃哭了!



终于定了!

1月6日,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以下简称《中国乒乓》)发布定档海报和预告,正式官宣定档。

影片将于2023年1月22日大年初一全国上映,实在让人惊喜不已。

定档海报重现1995年天津世乒赛“名场面”,画面中间的是主教练与麾下五虎,他们振臂高呼,气氛激昂澎湃。

海报上那句“迈过失意的胜利,更值得铭记”不仅是整部电影的核心,更契合当下观众亟需的积极心境,与春节档高国民度、阖家观影的热烈氛围完美适配。



在正式定档的前一天,《中国乒乓》还发布了“中国乒乓五虎海报”和“中国乒乓五虎特辑”。

并且,贡献了2023年第一个高燃时刻。

在红色为主色调的海报上,五位国乒运动员以自己原型最经典的动作亮相。

他们的眼神锋利无比,他们的动作简单有力,尽管海报上只有人、拍、球,却让人看得热血沸腾。

海报和特辑一发出,就有很多讨论的声音,评论区里对这部电影表示期待的人更是数不胜数。



如今,定档消息一出,更是点燃了观众的观影热情。

“期待!已经很久很久没进电影院了!就等你了~”



“看个预告激励到我了!”



这个结果,其实也是在意料之中。

毕竟《中国乒乓》作为一部体育题材的电影,本身就自带高燃属性。

在电影圈里,体育电影是公认不好拍的类型。

最重要的,就要做到在尊重史实的同时也能保持电影应有的特质。

但还是那句话,说得容易做起来难。

该怎样把这句话做到实处?

在《中国乒乓》身上,青石看到了苗头。



01
更燃的故事
“中国乒乓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这是“五虎特辑”的开场,可真的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但事实就是,中国乒乓也确实存在“至暗时刻”。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乒乓女队成绩斐然的同时,中国乒乓男团却处于低谷时期。

一边是瑞典乒乓男团异军突起,牢牢占据乒坛霸主地位,更是连夺三届世乒赛男团冠军。

一边则是中国男队连续在多届世界大赛中折戟。

1988年汉城奥运会男单无缘4强,1989年多特蒙德世乒赛,男子四项全军覆没。

1991年的千叶世乒赛更是以第七名成绩收官,创下自1961年以来国乒最差战绩,跌至新低点。



那时候,世界的主流评论都在说:中国男队要想重新站起来,最起码需要十年以上。

但中国乒乓不服输。

定档预告里,邓超饰演的主教练就说:

“不需要十年,两年,我相信我们两年后能夺回斯韦思林杯。”



这话在当时听起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为了变被动为主动,现实历史中,以时任中国男乒主教练蔡振华为首的教练班子决心组建“新军”,重新向冠军发起挑战。



而这个“新军”,就是“国乒五虎将”。

“五虎将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去打翻身仗。”

可这个被蔡振华看做是“五虎将”的组合在当时并不被看好,他们伤的伤,小的小,老的老,被称作是“残兵败将”。

“五虎之首”的马文革,虽有一手横拍弧圈结合快攻、正反两面弧圈球的技术能够跟欧洲人对抗,但他长期经受肩伤、腰伤的困扰。



王涛的近台快攻,反手生胶打法虽有优势,但比起单打,他更擅长男双和混双。



作为秘密武器的削球手丁松,以削球著称,但同时他也是个高度近视。



除此之外,还有2位年轻小将刘国梁、孔令辉。

二位初出茅庐的新兵尚无世界级大赛经验,直接启用他们,需要勇气。



预告片里,不仅国乒队员们没信心,说着“我们这代人,注定是炮灰”的丧气话。



就连这5个人自己,都信心不足:

“真相信我们能赢吗?”



主教练的一句“我信”,点燃了所有人的战斗欲望,这句话也是这个高燃故事的核心。

无论外界有什么样的声音,都要有坚持自己的勇气。

无论处在什么阶段,都要有勇于尝试的魄力。

无论何时,都要相信有奇迹的出现。

于是,这个中国乒乓球史上不被看好的一代,准备开启书写属于他们自己的精彩的逆袭故事。

02
更有悬念的比赛
既然电影的背景是中国男乒的至暗时刻,那么“逆袭”自然就成了影片的关键词。

当时,这支不被看好的队伍面临两个大问题,一个是不被相信,另一个则是技术上的压制。

这两大问题,自然也成了当时队员,特别是教练组心上的两块重石。

预告片由1993年哥德堡世乒赛的失利拉开帷幕。

“中国队丢掉了近在咫尺的胜利”



开局不利的情况下,该如何绝地反击。

我们看到的只是在赛场上他们奋力拼搏的样子,而更多我们看不到的是背后训练的艰辛,还有那时候他们复杂的内心。

正如时任领队黄飚向大家透露的那样:

“当时以蔡指导为首的教练组,都是围绕着怎么去打翻身仗,开展技术层面和日常管理等(工作)。”



预告片里,以邓超饰演的主教练为首的教练组在失败后收到了很多质疑和白眼。

为了能够证明自己和队员们,展现他们在战术布局上和针对性训练上的画面有很多。

比如盯着过去赛事的录像带一帧一帧研究;



为了队员的身体素质,队医随时待命;



在小白板上模拟对战,进行战术分析;





盯着每一个队员在乒乓球台上的练习,必要的话,还可以使用非常战术——上脚;



为了适应欧洲人强壮的体魄和新的打法,大量地参加欧洲的公开赛;



针对这些欧洲名将的打法,每个人又进行了不同的技术创新。

而被选出来的五虎将也很争气,比如丁松。

丁松作为“秘密武器”,他是一张暗牌。为了能够发挥作用,他在队里面一直被雪藏。



真实故事里,他一直到正式比赛前2小时,才被公布名字。

这个陌生的名字,成了当年比赛场上的一张致胜牌。

预告片里,丁松有很多独自训练的画面。

满地的乒乓球,独自一人的练习,和窗外站着的两个人。





他疯狂练习,到最后累得只能坐在地下,可他都没有放弃。

而他,只是当年五虎将的缩影,每一个人必定都付出了这样的努力。

身体素质不如欧洲人,他们就加强锻炼。

举重,仰卧起坐,长跑,往返跑,跑长城,从天没亮就开始。







“他们也许练过一千次,但咱们练过一万次。”

总之就是,有人质疑,就靠实力打破他们的质疑!

有了这么多赛前的准备,才能有电影里高潮戏份的绝地反击战。

当然,只是比赛很精彩,很有悬念还不够,最终落定的还是人物。

03
更有带入感的人
在已经发布的“五虎特辑”里,最让人感到意外和惊喜的,是故事原型的现身。



当年逆袭战的亲历者们纷纷现身,讲述当年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

包括了当时的指导蔡振华,领队黄飚,五虎将成员的王涛,马文革,丁松。

对于经历过当年那场“战役”的人来说,他们的出现,本身就值得我们感动。





其中,马文革还是电影里乒乓技术指导。

原型人物出马,亲自指导动作,电影的真实感自然而然就上去了不少。

另外,《中国乒乓》很大胆的一点,就是没有一昧的追求流量演员,而是选择最适合的演员。

在电影里出演马文禾的许魏洲,人物原型是世界冠军马文革。



为了能和马文革最大程度的相似,许魏洲在外形上下了功夫。

因为马文革本身肤色较暗,所以许魏洲特地抹了很多黑粉。

在片场花絮里,马文革一眼就通过肤色认出了饰演马文禾的许魏洲:

“我一看这颜色(就知道是我)”



不仅是外形,就连一些打球的动作也收到了原型的认可:

“你动作可以,有点像我。”



而出演主教练的邓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透露,他为了准备演《中国乒乓》在苦练乒乓球,而且还苦练左手。

“我是(打)右手,现在(打)左手,因为我要把惯用手改过来,非常难。”





还有另一个意外之喜,是影片中饰演丁枫的蔡宜达,实际上是指导蔡振华的儿子。

这一点,颇有当年《夺冠》里,白浪出演年轻时期的郎平的味道。



不过和白浪不同,蔡宜达是科班出身,毕业于北电表演系。

蔡宜达之前就有过不少作品,包括在高希希执导的《楚汉传奇》里出演项庄,《锦绣南歌》饰演陈少巽,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演员了。



这次他在预告片里出现的次数不多,但是从海报上的动作来看,真的很有乒乓运动员的味道。

不夸张地说,光是看了预告,我就能断言:这部电影必成王炸!

04
更值得记录下来的是精神
在早先的海报上,关于《中国乒乓》还有这么一句话:

荡气回肠的世纪之战,中国体育历史上最伟大的时刻。



这句话几乎就解释了大众在问的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拍这样一部电影?

是啊,在如今国乒如日中天的形势下,为什么要拍这样一部从低谷走向巅峰的电影?

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很清晰。

除了上文提到的能够再现当年精彩赛事和运动员的风姿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这个方式来传递体育精神。

我们享受成功带来的荣耀,也要坦然接受失败的过去。

事实上,对我们来说,比起讨论成功,在成绩不好的时候走出困境的经历,意义更为重大。



因为它不仅代表着一代乒乓球运动员不屈的精神,更代表着这个精神的传承。

回顾中国乒乓球历史,1959年容国团拿下了第一个乒乓球单打世界冠军时,他就喊出过“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尚待何时”。



到了庄则栋获得世界男子单打三连冠时,更是把“一球不争,何以征服天下”的乒乓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



正是一代代乒乓球运动员的拼搏,才让中国乒乓球有了今天这样的成就。

身为国人,我们永远记得2008年奥运会上3面红旗一起升起来的画面。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如今我们可以终于在电影里,重温这样的感动。

或许这部电影一出,体育题材电影要有新标杆了。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人对于乒乓球是有着特殊的感情,这份感情使得春节档看《中国乒乓》将会成为许多观众的首选。

对于父母而言,那是弥足珍贵的记忆;

对于孩子而言,可以再次感受到那份重回巅峰的热血沸腾。

更何况,这部电影还有着一份走出低谷,重拾信心的共鸣,在这样的举国欢庆阖家团圆的日子里,这部电影就显得更为独特而又韵味了。

大年初一,《中国乒乓》上映,我已经等不及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