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杰出华人 > 正文

四部门突然约谈马云,国家不允许蚂蚁变蚂蝗

来源:未知 时间:2020-11-18 18:20 浏览量:
四部门突然约谈马云,国家不允许蚂蚁变蚂蝗

突然传来一条消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对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进行了监管约谈。

 

四部门突然约谈马云,国家不允许蚂蚁变蚂蝗

 

两会一行一局,中国管钱的部门都出动了。

 

是常规走流程,还是旨在敲打,现在还没有进一步的消息。但是在体量庞大的蚂蚁集团即将登陆科创板和港股前夕,四部门联合出动约谈马云等,怎么看都不寻常。

 

有可能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IPO的蚂蚁上市,将在 A 股融资 1149.4 亿元(约 172.3亿美元),在H股融资 1336.5 亿港元(约172.4亿美元),总融资金额将近 345 亿美元,也打破了去年沙特阿美 IPO 融资 294 亿美元的纪录。

 

IPO之后,马云身价暴涨,升到了全球富豪榜的第11名。此外,不少蚂蚁员工也一夜暴富,财富自由。

 

有人算过,假如整个蚂蚁公司 16660 人都能获得激励,平均每个人能分到 826 万元,这笔钱够每个蚂蚁员工在杭州买一套 283 平方米的豪宅。

 

同样都是打工人,凭什么你能财富自由,我还要在工地搬砖?如果你蚂蚁集团做的真是利国利民利苍生的大事,那别人也无话可说。但是蚂蚁现在分明有变成蚂蝗的迹象。

 

2013年,马云到重庆和黄奇帆吃饭聊天。

 

黄问:“你有什么困难?有什么事想做还没做成?”

 

马说:“我想搞个贷款公司。”

 

浙江的老大公司,为什么不再浙江批呢?因为当时浙江在整顿小贷公司,所以马云跑到重庆找黄奇帆办。

 

结果三天时间,黄奇帆就给马云批了贷款公司。黄奇帆在一个演讲中亲口透露,现在蚂蚁100亿的利润,有45亿利润来自于重庆那两个小贷公司。

 

这两个公司一个叫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80亿元;一个叫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40亿元。还是看不懂吧?前者是花呗的主体,后者是借呗的主体。

 

小贷公司,就是花呗和借呗。这两个玩意是怎么赚钱的呢?无论是”花呗”还是”借呗”全部为在线申请、自动化审批和放款,蚂蚁会根据大数据判断你的信用,然后决定能借给你多少。而且不怕你不,不还的的话,蚂蚁有办法让你信用受损,甚至让你寸步难行。

 

蚂蚁集团这一块的利润率之高,远超外人想象。花呗和借呗的利润率高达60%左右,而支付业务的毛利仅在10%-20%之间。

 

一般都是谁找花呗借钱呢?年轻人。

 

支付宝曾经发布的一份《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显示:在中国近1.7亿90后中,开通花呗的人数超过了4500万,有近4成的90后把花呗设为支付宝首选支付方式。

 

四部门突然约谈马云,国家不允许蚂蚁变蚂蝗

 

设计者们把人心和人性揣摩得透透的。在物质欲望的驱使下,在平台额度的诱惑下,初涉社会的年轻人,能把持得住才怪呢。

 

谁助长了这种及时行乐超前消费的不良风气?谁在收割年轻人?蚂蚁和马云。

 

不要跟我说这是市场经济,这是金融创新。再好听的名词,都要经得起常识的考验。如果是你的孩子,明明是穷人,却打肿脸充胖子爱慕虚荣,你觉得这种生活方式值不值得鼓励?那些怂恿年轻人借高利贷提前消费的公司,不管它把自己描绘得多么动人多么有情怀,可能你都不会认为它是良心企业。

 

当然,马云也为很多小微企业解决了资金需求的难题。还有,支付宝等金融产品,极大方便了中国人的生活。但是这些,社会受到感激后,资本市场已经用市值奖赏了他们。

 

现在再回头看马云10月24日在外滩金融峰会上的演讲。

四部门突然约谈马云,国家不允许蚂蚁变蚂蝗

 

退休后想当老师的马云,以外行人的身份,对当下的金融监管火力全开,批评监管部门让自己没有风险,但是让整个经济有风险。他指当下中国金融面临的“不是金融系统性风险,而是仍缺乏健康金融系统的风险”。

 

马老师还批评了当代世界金融体制的基石之一的巴塞尔协议,称让“一个老年人俱乐部”来解决运转了几十年的金融体系老化的问题、系统复杂的问题,而中国金融业是“青春少年”。言下之意,中国金融业与国际接轨是不妥的,应该有创新。而主要的创新者,就是他实控的蚂蚁集团。

 

马云这次吃相很难看。在这么一个重要场合,公开或者说赤裸裸地为私人利益喊话,为支付宝和蚂蚁金服索要特权。

 

按理说,蚂蚁上市已如箭在弦上,这时最好闷声大发财,但是马云偏偏出来放炮,惹火烧身。很多人理解不了这种行为。普通人不能理解的话,对马云没有半点损伤。但是如果炮火来自官方阵营,不知马云是不是后悔放炮了。

 

最先提出批评的,是由中共中央主办的光明日报旗下的光明网。10月26日,光明网发表了评论员文章,称马云问题不是张冠李戴那么简单。

 

人民日报主管的证券时报10月27日发表了题为《把金融监管对立化有失公允》的文章,指出“简单地把监管对立化,甚至抱怨监管的硬约束在根本上阻滞了金融业务的发展和创新,于逻辑、于现实都很难讲得通,且显失公允。”

 

财政部副部长邹加怡说,要避免金融科技成为非法套利的手段。

 

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周小川说,一些年轻人过多地靠借债过度消费、奢侈消费,将来是不是好事也不完全知道。

 

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说,金融科技本质上是一种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活动。无论叫金融科技还是科技金融,始终不能忘记金融属性,不能违背金融运行的基本规律,否则必然会受到市场的惩罚。

 

最近三日,有三位“神秘”人士连续三天在《金融时报》发文驳斥马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