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杰出华人 > 正文

豫见——河南历史名人之“韩愈”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4-16 19:07 浏览量:
豫见——河南历史名人之“韩愈”


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 ——《新唐书·韩愈传》
 
公元768年,韩愈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祖辈世代为官,父亲韩仲卿也是官居朝廷秘书郎,家风良好,经济优越,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他本该拥有着一帆风顺的人生,然而命运却是无情的,那年,小韩愈仅有3岁的时候,父亲便不幸离世了,父亲去世,长兄为父,兄长韩会便担起了抚养韩愈的责任。
 
然谁料到,韩愈9岁时,哥哥因在官场上受牵连,被贬职不久后也撒手人寰,之后,韩愈便跟着寡嫂郑夫人过着颠沛辗转的生活,抚养子弟、支撑家庭等一切重担全部落在郑氏身上,生活的不易可想可知。
仕途篇
 
父兄的离世,家庭的困苦,经济的重负,使得韩愈自小就比其他孩子要懂事的多,他自幼勤奋好学,才华过人,十八岁时,韩愈只身前往长安,从此开始了求仕之路。然而才华并不代表一定可以仕途风顺,三次应试,三次落榜,三次的失败几乎耗尽了这位少年所有的豪气与信念,他回到家乡,却不甘就此委身于命运的安排,三年后,韩愈决定第四次参加进士考试,终于登进士第。
 
残酷的现实似乎格外“钟情”于这个不幸的少年,按照当时的规定,新科进士要通过吏部的考试才能授予官爵,本想着即将一展宏图,然而却又是三次落榜,从793年到795年,连考三年却一再名落孙山,没能捞到一官半职,他也曾多次上书自荐,然而却都是石沉大海。
为官篇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旧唐书·韩愈传》
 
在多次落榜之后,韩愈受人推荐终于谋得官职,你说,就这样平平淡淡的当着一方官职也挺好,但是韩愈啊,他偏不这样做,他终究还是学不会官场上的那种官话与套路,他的脾气直,有一说一,有啥是啥,绝不含糊是非,有一次,关中地区遭遇严重旱灾,百姓痛苦不堪,但当时的负责人却封锁这一消息,向上谎报关中百姓粮食丰收,韩愈当然看不下去了,他上书奏折陈明实情之后却反遭那些官员们的谗言迫害,结果可想而知,韩愈又被贬职了。
 
 
韩愈的诗,或许不是辞藻最华丽的,也不是思想最深刻的,但却是真情实言的。文如其人,他的诗篇,讲求的是一个“实言”,“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是一大特点,多次挫败的经历不仅没有消磨他的意志,反而不断升华着他的精神品格,他始终以一个儒者的修养来要求自己,以儒家道统自居,以传道授业为己任,不仅敢讲话,而且敢讲真话,敢讲别人不敢讲的话。内容的深度与力量,语言的艺术与造诣,使得它的文章广为流传,对后世影响颇深。
故里篇
 
河南孟州是韩愈的故里,韩愈是孟州的一张靓丽名片。韩公一生多变数,使得他在家乡生活的时间谈不上多,但他的内心始终眷恋着自己的故乡。就像孔子周游列国仍归曲阜,孟子各地游说终归平昌,韩公也如是,纵然一生多居四方,但乡根却是永不变的,韩愈的祖茔在孟州,韩愈也葬在了孟州,而的后裔很多也是生活在孟州。
 
 
在孟州,人们更愿意称韩愈为“韩老爷”,蕴涵着亲切,包含着尊重,寄托着情思,孟州不大,但在这片不大的土地上却到处都能看到“韩老爷”的印迹,韩愈大街、韩愈小学、韩愈中学、韩愈文学院、韩愈书画院,甚至是当地中小学开设的校本课程中也会有很多关于韩愈的诗篇,他们普及着韩愈知识,缅怀着韩愈精神,也继承着韩愈思想。
 
韩愈,人如其名,“愈”为何意?超越也!一个“愈”字,散发着这位才子不服输的傲气与傲骨,他就像是一位斗士,不甘平庸,力求超越,率真坦诚,心怀正道,他是韩愈,他担得起这个名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