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杰出华人 > 正文

屈原 影响2000+年的, 除了文学还有这个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1-31 14:00 浏览量:
屈原 影响2000+年的, 除了文学还有这个



公元前278年,也就是距离今天2295年,62岁的屈原走到汨罗江,投水自尽,像一片落水的树叶,飘飘荡荡,也终究不见踪影。
屈原的最大成就,无疑在文学,梁启超说他是“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从屈原开始,文坛完成了从集体歌唱的时代,到个人文学家出现的转变,鲁迅甚至认为屈原对后世的影响超出于《诗经》之上。
同时他又是因为爱国而投江,基于此,搞一个每年一次的端午节,甚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来纪念屈原先生,实在是并不为过,更何况,还有我等细民翘首以盼的三天假期。

战国时期是一个风云际会的大时代,晚清民国也是。
1905年,在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中,一个叫陈天华的年轻人,写下《绝命书》,在日本东京大森海湾蹈海自尽,年仅31岁。
此时的陈天华已经因为秘密起义,数次东渡日本避祸。1903年,陈天华和宋教仁、黄兴等人举行秘密会议,决定发起成立华兴会;1904年,华兴会在湖南长沙成立,同时策动江西军队秘密起义,后因清政府的搜捕,陈天华不得不再次东渡日本。
1905年,孙中山到日本,主张联合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8月同盟会成立,陈天华任秘书,并被推举为会章起草人之一。






12月8日,看到报纸上的极尽讽刺,愤怒的陈天华写下《绝命书》,次日赴海而死,他在《绝命辞》中呼吁人们“去绝非行,共讲爱国”,希望能用生命警醒世人。
民国七年,1918年11月的某一天,在陈天华蹈海十三年后,一个叫梁济的儒者,有预谋地将自己沉入了北京的积水潭,这天距离他的六十大寿只剩四天。

“能好就好啊!”梁济说完走出家门。
梁漱溟后来回忆那次谈话:“父子最末一次说话,还说的是社会问题。自从先父见背之日起,因他给我的印象太深,事实上不容许我放松社会问题,非替社会问题拼命到底不可。”
梁济以清朝遗臣自居,生前留给世人一篇《敬告世人书》,他说:“中国每个朝代灭亡都有人或许多人为之殉,清亡无一人殉,这在历史上是可耻的,既然如此,我来做这件事。”又说:“此身之死,系为清朝而死。绝非反对共和,而且极赞成共和,因辜负清廷逊让之心,不实行共和爱民之政,故愤慨而死。”





他还嘱咐老师不要让梁漱溟读四书,代之以《地球韵言》;戊戌变法他也是赞同的,只是具体的意见不同,他草拟了奏章,但人微言轻,还没来得及上奏,变法就结束了。
可见,梁济不是顽固的守旧派,并非共和的敌人,也不是帝制的拥趸。只是,共和已经实行了七年之久,社会依然一片狼藉,他认为民国辜负了清廷禅让的美意,他对这个民国失望至极。
只是,他的死在1918年的民国没有引起多大的社会影响,更没能唤起民国的觉醒,恐怕连他自己也没能找到社会堕落的根底。

这天早上,他如往常一样,吃饭、上班、评卷,与研究院办公室侯厚培谈论招生事宜,顺便向他借了5元钞票,雇了一辆人力车,来到颐和园昆明湖,一根烟后,跃身而下。
死前,王国维留下遗书,中有一言:“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除此之外,再也没什么能解释一代国学大师蓦然辞世的只言片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