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杰出华人 > 正文

郑宏明:养蚝人的“蚝”情与壮志

来源:未知 时间:2022-08-24 19:49 浏览量:

郑宏明:养蚝人的“蚝”情与壮志 

 

“这是我的公司,也是我的家。”初见郑宏明是在一个几排屋子围起来的宅院里,左边是工作区,右边是加工厂,再往里走,是郑宏明寓居的当地。宅院内还养了三四条大狗和几只鸡鸭。常年在海上工作的原因,郑宏明古铜色的皮肤在白色条纹衬衫的映衬下尤为显眼。

1988年,郑宏明辞去了在水产公司稳定的工作,当机立断开始养蚝。现在,郑宏明从事这一行已有34年了,分别在2008年和2010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颁布“科技种养能手”和“科技种养大王”称谓。

“靠海吃海”,谈及为何忽然转行,郑宏明说,“龙门港镇周边都是海域,展开水产饲养业会更有远景。”龙门港镇是钦州市钦南区的一个下辖镇,间隔市区47千米,东邻钦州港,北濒茅尾海,南靠北部湾,光海域面积就有24.87平方公里。郑宏明介绍,由于龙门港镇特别的地舆区位,90%的当地人都依靠海洋资源来从事远洋捕捉和水产饲养工作,其间以饲养大蚝的居多。

曾经养蚝主要是往海里投石头,等着生蚝爬上来天然成长,可是这种办法效率低,蚝的质量、大小也良莠不齐,还污染环境。后来变成滩涂插养,但这种办法周期长,最快也要四年才干长成大蚝。有什么办法能不污染环境,而且能又快又好地饲养大蚝呢?经过不断探究和试验,郑宏明的生蚝饲养技能得到不断改进,由滩涂插养改为浮筏吊养,饲养周期也从四五年缩短到两年半。

养蚝技能不断精进,蚝排规划也逐步壮大。2003年5月,他建立钦州市海华蚝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以大蚝饲养、加工和科研为主的民营科技型企业。2010年,郑宏明创建的水泥块串大蚝育苗技能及粘蚝串吊饲养技能形式,普及并推进了钦州乃至整个广西养蚝业的展开。

同时,他还带动周边饲养户建立了“钦州市兴业海产大蚝饲养专业合作社”。渐渐地,合作社饲养技能不断更新,饲养产量不断进步,从亩产2万至3万斤,进步到亩产6万斤。目前饲养规划已达3000多亩,年产大蚝超5000吨,产量达3600多万元。“通过饲养生蚝,我们的收入比之前好多了,当地许多人都脱了贫,走上了‘致富路’。”郑宏明说。

饲养大蚝是一项技能活。蚝排上吊着的大蚝一串有五六只,十斤左右。大蚝在成长时简单成堆,几只连在一起,影响成长速度和质量。这时分,就需要工人拿着撬刀把蚝分隔,再放回海里饲养。但蚝壳易碎,一旦敲破,这只蚝就无法存活了。

除了生蚝饲养,郑宏明还做起了生蚝副产品——生蚝罐头,销往北京、上海、长沙等城市。

“公司刚建立的时分规划还不是很大。一开始生蚝卖两毛钱一斤,现在能卖到6块钱一斤,翻了好多倍;年产量也从当年的几万块,到后来的十几万、几十万,现在整个公司的年产量已经破千万了。”

郑宏明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借着“一带一路”展开机遇,他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2013年,郑宏明在文莱建立了“海华渔业公司”,与文莱国家展开大蚝饲养合作。尔后,每一年郑宏明都会到文莱去传授饲养技能,带动工业展开。“可是这几年由于疫情就没有过去了。”郑宏明说。

该公司还牵头建立钦州市钦南区近江大蚝专家组,围绕大蚝工业,通过引入、转化、集成等方式展开大蚝采苗、标准化饲养、加工技能改进示范推进,从而进步种苗质量、进步饲养和深加工技能水平,延伸工业链。

2017年,该公司制作的抗风浪饲养大蚝蚝排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布的创造专利证书;2021年,该公司与福建亚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一起研制新型PE抗风浪蚝排饲养系统,具有优良的抗风浪性能,能够抵抗必定等级的飓风以及长期的季风吹击。“一般来说,曾经做的能抗10级、11级的飓风,现在我们连15级的飓风都不怕了。”郑宏明骄傲地说。

据了解,这种浮筏设计长90米、宽15米,运用寿命达10年以上,可吊养大蚝2万串,年产大蚝100吨,产量达100万元。

郑宏明和他的抗风浪型蚝排(央广网发 雷琦竣 摄)

现在,郑宏明已步入花甲之年,四个子女也都长大成人。“大的三个都在医院工作,小儿子今年高考去了桂林上大学。”郑宏明本应该在家颐养天年,却每天都还会出海。“我根本上每天都要出海去看蚝排,还要去看育蚝苗的工厂。现在又有了深海捕捉,根本出趟海要五天才干回来。”郑宏明说。

未来,郑宏明的公司将在钦州大力推广运用新型PE抗风浪蚝排,建立一条加工大蚝系列生产线,筹建一座3000吨级冷库以及一个年产1200万串、产量人民币1亿元的大蚝原种蚝苗育苗场工厂,形成大蚝饲养、加工、出售工业一体化工业,持续扩大带动钦州—广西—全国滨海大蚝饲养,打造一条规划化、标准化、现代化全工业链。

郑宏明在前往蚝排饲养基地的船上

此时,郑宏明正在前往蚝排基地的船上,拉着牵引绳,站立着望向蔚蓝大海,一步步靠近前方的蚝排。他的“蚝”情始于此,但他的壮志绝不终于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