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和谐民生 > 正文

夯实民生之基 绘就幸福底色

来源:未知 时间:2020-10-05 09:25 浏览量:
夯实民生之基 绘就幸福底色

尽管在贵阳打工已有十多年,但直到最近,付余夫妇才真正感觉在这个城市安定下来。

“一直盼望能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现在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有了家,才有归属感。”凭借一门修车手艺,付余夫妇工资从每月3000元增长到现在的16000元,实现了“安家”梦想。

“十三五”时期,贵州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跑赢经济增速,义务教育全面覆盖,医疗卫生能力全面提升,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金秋9月,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群众脸上。走进黎平县茅贡镇茅贡村辣椒种植基地,成片的辣椒映入眼帘,椒农们正忙碌有序地采摘着辣椒。

“我们年纪大了,出不了远门,在这里务工一天能采130多斤,一斤5角,采完称重就发工钱,大家干劲十足。”村民吴德花务工已有两个月。

解百姓之困、谋民生之利。如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回应百姓最关心最迫切的诉求?贵州以实际行动作答,不断擦亮民生底色——

产业发展和扩大就业帮助群众稳定增收。通过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引导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深化东西部协作加强有组织劳务输出、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等举措,外输内拓促就业创业,让群众“动起来”,腰包“鼓起来”。

“两不愁三保障”民生底线不断兜牢兜实。贵州进一步落实“七长”责任制,加强控辍保学动态管理,确保贫困家庭孩子上学“一个都不能少”;严格落实三重医疗保障制度,在全国率先建成省市县乡四级公立医院远程医疗服务体系,让大山中的百姓也能远程问诊;巩固农村危房改造和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成果,确保贫困群众住上“安居房”“放心房”。

社会保障水平实现“步步高”。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机制全面建成;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开展风险评级、线上线下监管等多项措施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一系列民生举措“大礼包”按下了民生改善“快进键”,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群体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滋润。

什么是小康?答案在一个个数字里,一项项指标中。归根结底,在人民生活里,在百姓感受中。

在威宁自治县海拉镇,这个过去孩子上学靠“抓阄”的地方,如今教育质量从全县“后三位”冲刺到中上等水平,“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已经成了当地群众的共识。

在松桃自治县盘石镇桃谷坪村,以前习惯人畜混居的花甲老人龙老成,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从环境卫生“钉子户”成为村里的卫生模范,还被推选为卫生监督员。

在紫云自治县大营镇,一个15年没有接诊产妇的乡镇卫生院正蝶变为“保育中心”。随着乡镇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2018年以来,每年孕产妇住院分娩达到数十例。

在独山县阳光康养中心,81岁的五保户张国生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

总结经验,把握规律,贵州在补短板、强弱项中提高民生建设水平。

去年以来,赤水市白云乡平滩村贫困户冯菊身体状况一直不好,先后5次住院,每次都花费3000至7000元,但经过“三重医疗保障”报销后,自己承担的费用不到700元。“党和政府给我们贫困户的医疗政策就是好,我们再也不会因为住院费发愁了!”

这是一幅日益清晰的民生图景。在贵州脱贫攻坚大地上,党员干部与百姓鼓足干劲,汇聚起山乡巨变、百川成海的澎湃伟力,使民生工程成为贵州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品牌、政府工作的大亮点、联系群众的大纽带,确保脱贫攻坚成色十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