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和谐民生 > 正文

书写贫困群众就业民生“答卷”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6-18 10:04 浏览量:
书写贫困群众就业民生“答卷”


培训一人 就业一人 脱贫一户(6)(5457434)-20200618082119.jpg

 

4月2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全省42个贫困县(市、区、行委)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

巩固脱贫成果,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增收,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长期坚持还可以有效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

青海省高度重视贫困群众就业工作。脱贫攻坚以来,先后制定了《转移就业脱贫、医保救助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印发《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实施方案》,从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社会保险水平、引导各类人才服务贫困地区、落实艰苦边远地区工资倾斜政策、提高贫困地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等6个方面提出了21条具体措施,助力脱贫攻坚。

借力就业增强“造血”机能

“我们夫妻俩当保洁员,每月工资2000元,有个工作就是好!”西宁市湟中县上五庄镇包勒村贫困户赵宗海说。2017年,贫困户张世兰在村民李启莲的带动下一起开起了农家乐,年收入近万元。村里借助乡村旅游业创造了80多个就业岗位,赵宗海夫妇就在此实现了就业。

据第一书记戴航介绍,村里通过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服务,落实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促进就业,加大实用技术技能培训,举办8期种植养殖培训班,培训农民300余人次;安排7名贫困户轮岗学习烹饪技能、服务知识,组织村民外出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努力提高村民致富技能,增强村民“造血”能力。

“让一户贫困户通过自己地的努力脱贫,树立起全村贫困户自力更生脱贫的内生动力,大家就都愿意用自己的劳动改变贫困的面貌,创造富裕的生活。”戴航说,有好政策,有好环境,如今村里面再没有人闲得住,尤其是贫困户有了脱贫的信心,都想尽一切所能多赚点钱,自己能脱贫也帮着贫困的乡亲富起来,形成从“输血”到人人能“造血”的效果。

随着就业脱贫成效的逐步显现,近两年我省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9.3万人,组织贫困劳动力培训1.5万人,扶持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200人。

一技在手改变全家命运

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镇唐寺岗村贫困户马正由,即便多年来看到很多乡亲走出大山靠拉面致富,缺少资金又文化水平低的他,都没敢去尝试。2017年,在观望了海东市“带薪在岗实训+创业”政策一段时间后,他再也坐不住了。去老乡的拉面店打工了一年多,他依靠政府的拉面贷款和补助,在青岛市即墨区开了一家拉面馆。

“因为穷又没文化,我连走出村子的心都没有,看着乡亲们开拉面店赚钱我也眼热,海东市出台的拉面政策让我没有了后顾之忧,再不干还等到啥时候?”马正由当时担心自己出去打工,家里不仅少了劳动力,前两年赚不回来钱家里生活难以为继,而政策地出台正好打消了他的顾虑,凭着吃苦耐劳的拼劲,自己当上老板,实现了他以前梦里都没想过的事。

现在,马正由的年收入达到了6万左右,儿子马青也在当地龙泉中心小学上学。他表示,不论如何都要让孩子接受教育,要长本事、有一技之长就能不再过穷日子。

2017年,我省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青海拉面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并通过举办全省拉面经济推进会、全省首届“拉面经济”创业大赛及“拉面经济”高峰论坛等活动,推动拉面经济扩面、提档、升级,实施品牌化、特色化、连锁化发展,加强拉面、农家乐、电子商务等技能与创业培训的融合,帮助贫困劳动力提高创业和经营能力,促进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借助在全国开办的3.12万家拉面店,带动全省就业19.4万人次,年劳务收入近200亿元。

重点帮扶致富更有底气

春天里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乍暖还寒,走进海西榭格尔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手工区,各种惟妙惟肖的挂屏、立屏传统手工艺品映入眼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