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创业故事 > 正文

中国最强创业“天团”:一个火种点燃中国大地

来源:未知 时间:2020-11-20 10:25 浏览量:
中国最强创业“天团”:一个火种点燃中国大地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接受了先进思想的早期共产主义者,已不甘于书斋里的研究,他们拿起了这件“武器”,誓要改造中国。

从1920年8月到1921年春,短短半年多时间里,这群先进知识分子在国内6座城市建立起了共产党早期组织,同时旅日、旅法的华人中也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起初,在上海该组织一共只有五个人。领导人是享有威望的《新青年》的主编陈同志。这个组织逐渐扩大其活动范围,现在已有六个小组,有五十三个成员。”一份译自俄文的1921年重要档案文献这样记载。

正是有了这些早期组织的努力,建立全国统一的共产党的条件日臻成熟。其后,在共产国际代表推动下,召开全国代表会议的准备工作提上议事日程。

各地代表,应邀来上海赴会。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即将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

图片

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陈独秀寓所。1920年春,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立后在此活动。同年6月,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在此成立。

在上海,第一个共产党组织成立

1921年初夏,夜幕降临,一名三十出头的男子神色匆匆,敲门进入望志路106号。

图片

李达。

来人名叫李达,皮肤白皙,光头锃亮,戴着细圆眼镜,一副学究模样。从日本留学回国后,李达来到上海帮助陈独秀编辑《新青年》,主编《共产党》月刊,还翻译了《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经济学说》《社会问题总览》等数十万字的马克思主义著作。

此番前来,李达要找的人是李汉俊。此时,李达已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理书记,而李汉俊,是他的前任代理书记。

图片

李汉俊。

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于1920年8月,成立地点就在离此不远的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那里是陈独秀在上海时的住处,也是《新青年》杂志编辑部所在地。自陈独秀1920年2月来上海后,那里便成了他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大本营”。5月初,陈独秀等人商议发起“社会主义研究社”,希望加快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便是其一。到了8月,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邵力子、沈玄庐、施存统、俞秀松、陈望道、周佛海等17人在这里齐聚,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并推选陈独秀为书记,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

陈独秀南下广州后,李汉俊任代理书记。在中共早期组织中,李汉俊被称为“最有理论修养的同志”。他与李达一样,曾留学日本,深受河上肇、堺利彦等日本社会主义者的影响,后来毅然放弃了较为喜欢的数学,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由于精通日、英、德、法四国文字,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对他来说也更为容易。回国后,他在上海先后担任《星期评论》编辑,主编《劳动界》周刊,并翻译《马克思〈资本论〉入门》等著作。

图片

马林

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也是各地共产主义者进行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1921年,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先后来到上海,在与李达和李汉俊几次交谈后,他们一致认为应该尽快召开全国代表大会。

图片

尼克尔斯基

得到远在广州的陈独秀和北京的李大钊的确认后,在上海召开全国会议的时机已然成熟。李达趁夜前来,正是与李汉俊商议邀约代表的事。开会地点则在李汉俊提议下,选定为其兄李书城家。此时李书城正在武汉,房屋空置,其北洋陆军总长的身份恰好也可作为掩护。

翌日,李达、李汉俊分别去函北京、长沙、武汉、广州、济南及法国、日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通知各位代表前来上海白尔路389号博文女校报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