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财经专栏 > 正文

两会财经 | 政府工作报告的5个关键点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5-23 13:29 浏览量:
两会财经 | 政府工作报告的5个关键点


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今天上午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不足万字,是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最短的政府工作报告,但背后隐藏着的信息量依然巨大。

1. 不提全年增速具体目标,并不意味着悲观

政府报告实事求是地回应了疫情对中国造成的综合性问题,并冷静评估了当前经济面临的各类不确定性风险,由此采取充分的宏观经济刺激政策,既着眼当前,又面向未来。总体上,这是一份令人信心增加的报告。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一个特别之处,在于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不再设定经济增长目标,是综合研判国际国内形势,对预期目标作出调整后达成的共识。它反映了中国对自身经济和全球经济形势的一个客观判断,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形势是悲观的。

恰恰相反,当前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复工复产的节奏和力度,加上一揽子政策逐渐发挥作用,中国经济正走上正轨。但任何一个经济体,从骤停到恢复常态都是需要时间的。因此不设置目标,也表明了政府的认识是非常客观的。

下半年,中国经济的主要任务,正是从骤停到全面恢复。由于中国疫情控制的非常讯速,全国复工复产达到正常水平,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0年中国GDP非但不会负增长,经济反而会将增长1.2%左右,到2021年中国经济会快速增长到9.2%。中国依然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评估中名列前茅的国家。如果能够迅速得到推广和落实,那么中国经济今年的表现,我相信会远远好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我们的预期。

从经济发展趋势上是十分明显的,全年将呈现“前低后高”,随着二、三、四季度的来临,增速会节节提高。明年的增速也将恢复到7%-8%甚至如IMF预测的9.2%,一方面是因为今年基数较低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在于我们的政策将发挥作用,经济将恢复到中高速发展的正常状态。

疫情造成方方面面的冲击,停工停产对于企业对于国家经济都是真金白银的损失,有的无法挽回,有的需要我们逐渐消化,依靠有章法、有步骤的调整,恢复到常态是完全可能的。我们要清楚认识到这一点。

2. 稳企业和保就业,这次为什么不一样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用了一整个部分谈“稳企业和保就业”相关的内容。不惜笔墨的原因,表达了我们沉着、真实地应对疫情造成危机的核心政策。“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更是直接地表达了政策的核心诉求。

无论是宏观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或是产业政策,以及在社会经济管理各方面的微观政策,最终都指向现阶段最主要的目的——稳企业和保就业,为经济回归正轨,留下青山,赢得未来。

这一核心政策背后有两大逻辑:

第一,企业因为疫情造成的经济活动骤停,它是来自外部的冲击。从企业内部看,企业若收入大幅下滑甚至为零,员工收入也必然大幅度下降;从外部看,处于市场经济活动的企业们,一家的支出就是另一家的收入。如果不及时有力地应对,就容易引发“链式反应”,造成无数企业的关停和人员的失业。这对中国经济来说是难以承受的,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第二,企业在这次疫情冲击下,并非是企业自己经营不善,或是出现战略性方向的错误。这些企业是我们发展所需要的微观基础,必须帮助他们度过这一难关,才能留住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青山”。

稳企业和保就业,听起来并不陌生,但是这次为什么不一样?

在以往的经济周期里,当危机发生,政策往往会采取结构性的调整政策,保的是特定行业和特定企业,但是这次不一样。这次政策面向的是为我们的非农人口提供了70%-80%就业岗位的中微小企业,它们是真正的重点。

2万亿!我非常欣喜地看到,政策力度的极大普惠。非常时期,非常举措: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等,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决不允许截留挪用。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财政政策长期以来保持稳健,在各国表现中也属优秀。在罕见疫情冲击下提高财政赤字率,对于六保、六稳有着重要意义,并且我们的财政政策依然有腾挪空间。

而将2万亿元的支持转移给地方政府,深入市县,他们更接近中小微企业,能够把钱花到刀刃上,纾困解忧,留下青山,也能够保住4-5亿人的“饭碗”(非农就业总人数5.7亿乘以70%-80%)。就业稳定,收入可期,必然能带来消费上的活力,这是促使经济重回正轨的不二法则。

3. 强有力的宏观政策,必须与深化改革并行

我们应对这次危机,既要着眼于当下,又要立足长远。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我们固然受到疫情的巨大冲击,但是也要冷静地看到,中国经济依然还在中高速的增长轨道上。如何才能实现呢?必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应对新技术、新需求带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挑战。

只有通过深化改革,通过结构性改革,才能够保持中国经济在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活力,保持高质量的强劲增长。因此,一定要处理好一揽子刺激政策和深化改革的关系。越是在经济越到短期困难的时候,越是破除利益藩篱,实现改革的良机。

今年强有力的宏观政策,与深化改革并行,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在财政方面,深化改革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形成面向未来的政策架构调整,形成符合长远发展的财政框架。

第二,更好地处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在信息时代,无论是疫情之下还是恢复常态,都要建立起政府与企业的沟通渠道,形成更好的支持和服务机制。现阶段,将2万亿转移给地方政府惠及企业,政策意图明智,高瞻远瞩。但可以预期,政策在落实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挑战和拖延,都需要我们有改革的决心和魄力推进落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