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财经专栏 > 正文

精准剧本“杀”牵出欺诈灰色产业链

来源:未知 时间:2022-09-02 13:59 浏览量:

精准剧本“杀”牵出欺诈灰色产业链 



 

面对网络借款、网络刷单、“杀猪盘”、假充客服退款、假充公检法等老套欺诈套路,很多人能识破骗局。但如果是为你“量身定制”的欺诈圈套,你还能成功逃脱吗?

当前,个人信息走漏屡禁不止,网络欺诈加快迭代,手法更为专业,分工越发精密。越来越多的网络欺诈案件是欺诈分子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后,有针对性地施行欺诈违法。

这些都是剧本“杀”

8月初,沈阳某中学教师小宜接到自称公安局民警打来的电话,对方称她有一个不合法出境记录,涉嫌违法,需求配合公安机关调查。这位老师听到对方能精确说出自己的个人身份信息,就信赖了对方,并添加了对方的微信,按要求下载了会议视频软件。

连线后,一个身着“制服”的“差人”出现在画面里,这让她完全信赖了“民警”的话。为了自证洁白,在同享屏幕中,她输入了自己银行账户、暗码和验证码。终究,7万元进了骗子账户。

同一时刻段,沈阳一家软件公司的程序员小白想多赚点儿零花钱。他在短视频平台看到了“五个最赚钱的兼职”视频,但觉得不可能像主播说的那么简单。可过了没多久,一位网友私信他,表明与他是同行,“‘点赞+重视’,进群领红包”。终究,他十分好奇地进了QQ群,按照要求完结简略使命,公然领到几十元。接下来,他在对方诱惑下,下载了返利使命APP,持续做投入本金赚佣钱的使命,结果上圈套了25万元。

沈阳一家医院医师小丁平常忙工作,以致于连相亲的时刻都很紧张。于是,她想在交际软件上试试运气。她告诫自己,不能轻信陌生人,偏偏就有一位陌生人打开了她的心扉,对她的喜爱十分熟悉,一朝一夕就心生爱意。“你侬我侬”一段时刻后,对方提出碰头,但需求先做完手头上的出资项目,并称小丁能够与他一起出资。小丁以为对方在为他们的未来着想,借了不少钱,一共投入31万元。

上述由沈阳公安反电信网络违法查控中心发布的案例中,受害者面对的是骗子精准针对他们的欺诈剧本。

所谓“精准欺诈”,便是违法违法分子在规划骗局,诱人上钩之前,已对受害者的个人信息了如指掌。这些骗局是为受害者“量身定制”的,对方掌握的个人信息越多,越简单获得受害者的信赖,欺诈活动也就越简单获得成功。

你面对的是一个欺诈团伙

4月14日,国新办举办打击管理电信网络欺诈违法工作进展状况发布会,电信网络欺诈违法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特点:欺诈集团针对不同集体,依据不合法获取的精准个人信息,“量身定制”欺诈剧本,施行精准欺诈。公安机关发现的欺诈类型已超越50种,其间网络刷单返利、虚假出资理财、虚假网络借款、假充客服、假充公检法是5种主要的欺诈类型。

“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施行欺诈,而是一个巨大的欺诈团伙系统在一起施力。用‘量身定制’的剧本,‘恰如其分’的角色分工合力欺诈一个受害人。”沈阳公安反电信网络违法查控中心大队长王峰说。

王峰举例说,一位报案人在网上出资炒股上圈套30余万元。违法分子通过知名财经博主引流开户,招引受害者的重视。在事前拿到个人信息后,引导添加微信号进行“协作”,号称由“专业导师”操作,盈利后收取佣钱。欺诈团伙往往有一个能够后台控制数据的平台,有的负责装“导师”,有的当“托”欺诈客户出资。有“业务员”在后方控制,“大盘”有涨有跌,致使客户以为财产丢失是出资丢失,很难认识到上圈套。

国家反诈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现,在2021年电信网络欺诈的受害者中,18岁至35岁占比65.5%;36岁至59岁占比31.3%;由于年轻人运用网络时刻长,留下的个人信息多,更简单被违法分子盯上。

打赢攻防战需从源头管理

“精准欺诈”只是手法和结果,而个人信息遭到走漏才是源头,应对“精准欺诈”的治本之道,是解决信息走漏问题。王峰表明,要想有用维护个人信息,需从职业监管、个人认识、社会宣扬等多方面入手。

王峰以为,我国已有一部专门的个人信息安全维护法。按照法律规定,平台应当履行安全保障的责任,在技术、管理上要投入力气。建立专门维护个人信息安全的组织,对职业一切商家进行相应的信息维护才能审核。一旦查实商家有走漏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要以通报批评、罚款乃至撤销营业资格的办法来进行赏罚。

王峰提醒说,很多信息走漏是因为个人维护认识淡薄,在日常日子中,要做到不为贪图小便宜而将个人信息随意留给商家。留意甄别网站是否标准,做到不该上的网站不上。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王磊以为,网络、电视、报纸等前言应该肩负社会责任,对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信息走漏的危害性进行宣扬,曝光侵害个人信息安全的手法,宣扬维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办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