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制作团队 > 正文

成都地铁十年“逆袭”背后的城市逻辑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9-29 12:26 浏览量:
成都地铁十年“逆袭”背后的城市逻辑


2020年9月27日,周日早高峰,成都微雨。往常总是“地面堵、地下挤”的时候,这天的火车南站地铁站却没有进入“艰难模式”,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序分为两股,分别涌进1号线和18号线。这一天,成都地铁正式迈入快线时代,从火车南站出发,30多分钟就能到达位于60多公里之外的三岔站。

位于火车南站的地铁18号线乘车月台

10年前的9月27日,晨光微亮,一列地铁1号线列车从成都地铁红花堰车辆段驶入隧道一路向南,成都地铁开启从0到1的纪元。彼时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城市早已率先破局,大连、长春、武汉等城市也纷纷步入“地铁时代”,成都是中国内地第11个开通运营地铁的城市。

后发起步,十年,成都完美“逆袭”。今年年内,成都地铁还将计划开通5条线216公里,届时运营总里程将达518公里,在全国44个获批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中位居“第一方阵”。

十年逆袭,是什么决定了成都地铁的后发赶超?在地铁的逆袭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一套城市发展逻辑?

从“线随人走”到“人随线走”

“汽车消费第二城”的位置,成都坐了多年。2003年成都机动车保有量为34.5万,2017年则上涨到432万,现在更是高达530万左右,十余年时间,就翻了十倍以上。

为此,成都相继规划建设了二环高架,并启动了三环路的扩能提升和快速路网建设,又新修了第二绕城高速。城市一圈圈变大,城市道路从平面走向立体,机动车出行的需求却没有得到满足。

二环高架桥实景(永丰立交)

这似乎陷入了“当斯定律”——在政府对城市交通不进行有效管制和控制的情况下,新建的道路设施会诱发新的交通量,而交通需求总是倾向于超过交通供给。

这是推动成都修建地铁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0年和2012年,成都地铁1号线和2号线相继开通,以“十”字型串起城市的4个方向,承担着分担公交客流的功能。成都主城区的中心天府广场站,是十字交点,沿途串起成都最具人气的商圈、景点、写字楼和住宅小区。首条环线地铁7号线,串珠成链,让成都地铁第一次形成线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