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制作团队 > 正文

“拓荒”助力全球粮食供应安全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6-06 18:43 浏览量:
“拓荒”助力全球粮食供应安全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5日举行的海水稻全国联合插秧活动上表示,2020年中国海水稻的推广面积将达到10万亩。盐碱地上长出的粮食,正悄然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此次联合插秧活动由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团队组织发起,山东青岛、潍坊、青海格尔木、浙江温州等四地同时启动,全国多处盐碱地开始孕育丰收的希望。“今年将开展盐碱地改造100万亩,力争在全国布局1000万亩的盐碱地改造项目,为带动全国改造一亿亩打下坚实的基础。”连线视频中,袁隆平的发言掷地有声。

6月5日,在青岛城阳上马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插秧机在试验田里插秧。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海水稻,即耐盐碱水稻,其稻作改良试验由袁隆平领衔,研发团队专注于培育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长的耐盐碱品种。“目前海水稻已在山东、内蒙古、新疆、陕西、黑龙江等多地种植,几乎覆盖了中国所有的盐碱地类型,成果丰硕。”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国栋对记者说。

相关研究显示,中国盐碱化土地面积约15亿亩,其中约2亿亩可进行稻作改良。“我们预计今年的平均产量能达到每亩400公斤,如果成功了,这10万亩曾经的不毛之地将能够提供4万吨大米。”张国栋说。

与此同时,海水稻的产业化进程也渐渐拉开帷幕。在山东潍坊的活动现场,海水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正式奠基开工。示范区位于禹王湿地景区周边,今年将建设5万亩海水稻稻田,同时成立稻米食味品质与深加工研究院、全国海水稻种植与加工数字农品云中心等,打造海水稻产业生态品牌“种福田”,拓展米酒、米饮、日化用品等深加工业态,实现全产业链发展,提升海水稻附加值。

“只有形成较完备的产业链,让海水稻及相关产品更多地为人所知,这个产业才能长久发展下去,‘拓荒’才能持续进行。”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执行主任刘佳音对记者说。

6月5日,在青岛城阳上马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插秧机在试验田里插秧。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除了产业化发展,参与活动的专家同时表示,技术革新对海水稻种植乃至粮食供应安全都有着重要意义。

在青岛城阳上马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记者注意到一台特别的插秧机,它既没有操作员,也没有驾驶员,正独自在水田中工作,一株株秧苗整齐地被插进水田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