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制作团队 > 正文

科学家:140种长江鱼类三年无法采集到标本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1-06 14:23 浏览量:
科学家:140种长江鱼类三年无法采集到标本




白鲟体积庞大,可重达上万斤,成鱼可达七米,是最大的淡水鱼类之一,被誉为“水中老虎”、“中国淡水鱼之王”,主要分布在长江水系。它和中华鲟一样,距今已存在一亿五千万年,是中生代白垩纪残存下来的极少数古代鱼类之一。就在2019年12月23日,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在线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推测白鲟在2005-2010年已经灭绝。


记者日前专访了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危起伟。我们来听听看他是如何做出白鲟灭绝的判断的。

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危起伟:“根据模型来判断是否灭绝,模型的基本依据就是我们收集的几方面的数据:一个是文献,不光是我们一家做,还有其他单位做。根据它的年龄、生活特点、分布范围,特别是它的分布范围的误捕的一些记录,误捕记录的细节,这些资料综合起来一起通过数据模型的方式推断它衰退的进程。衰退到一定程度了,根据模型设定的一些参数,有功能性灭绝、野外灭绝、灭绝。因为白鲟没有人工养殖成功的例子,最长的也只养了29天,所以说人工条件下没有白鲟,野外灭绝就是这个物种灭绝了。”


危起伟说,最后一次见到活体白鲟是2003年,在四川宜宾南溪江段,专家救助一条白鲟后,给其装上超声波追踪器并放流,但是因为水急滩险,半夜时分,追踪船不慎触礁,导致跟丢白鲟。

而谈及白鲟灭绝原因,专家表示,这和人类活动息息相关。


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危起伟:“捕捞得太厉害了,把长江的鱼都捕捞光了。长江无鱼,无鱼就是说现在长江的鱼连历史上的零头都不到,所以说捕捞问题一个是把白鲟直接捕捞掉,第二个把白鲟的食物捕捞得差不多没有了。这些航运工程、航道工程,实际上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然后还有一些防洪、城市建设、挖沙、破坏物理条件,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都是人为的影响。”


资料图
2016年起,危起伟参与了为期三年的长江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的项目,发现长江430多种鱼类中,有140种鱼类无法采集到标本,不见踪迹。

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危起伟:“这些鱼类太稀少了,包括白鲟没有采集到,这三年没有采集到白鲟,也是我们这个论文的一个依据。当然还有其他的鱼类没有采集到,譬如说长江的鲥鱼、长江的鯮鱼没采集到,它们有可能跟白鲟一样,用模型算一算,可能也灭绝了。”

为了缓解长江生物资源衰退和生物多样性下降危机,自2020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的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长江流域各地的重点水域也将相继进入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时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