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中国名校 > 正文

红色文化进校园 特色技艺进课堂

来源:未知 时间:2019-12-19 10:04 浏览量:
红色文化进校园 特色技艺进课堂



 

12月16日,天气晴好,记者走进紫云羊场中学,有的学生正在操场上练习足球,有的正在陶艺室锤打胶泥。一阵铃声响起,七年级二班的同学来到校史馆,他们将上一堂红色文化主题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长征经过羊场的故事吗?有谁听说过?”老师指着校史馆红色文化墙上的旧照片问同学们,这是紫云羊场中学的一节红色主题课,每个同学在3年的学习时间内,不间断接受红色文化教育。

为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羊场中学将长征精神等“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学校教育课堂。“学校各班级每年都要利用班会、历史课、思想品德教育课讲述长征精神,对全体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理想信念教育。”格凸河学区区长姚黎对记者说。

如今,在犀牛山旁这个红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已经建成了羊场红色文化公园,“中央红军长征烈士纪念碑”高高的矗立在半山腰上的苍松翠柏之中,醒目的碑文记录着80多年前红军长征的动人故事。羊场中学的主题班会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校史馆,还经常把课堂移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羊场红色文化公园。

冬日的暖阳斜斜地洒在陶艺馆教室里,谈刚老师正在指导八年级的同学塑泥陶。“你们先将胶泥搓成泥条,然后再盘旋着塑想要的造型……”谈刚老师一边说一边塑。记者看到陶艺展示平台上陈列着许多大大小小的鼎、瓶、坛、碟、罐等器皿,有的已经经过高温烧制,有的还是泥胎。“这些都是学生们的作品,学生一茬一茬地来学,又一茬一茬地毕业离开,但这个教学阵地一直存在而且会越办越好。”

据了解,2014年羊场中学便把陶艺课纳入学校特色教学规划,专门设置陶艺房,购置陶艺设备。现在每学期各班都有两节陶艺地方课程,陶艺室全天开放,学生随到随做,平时都有二三十名学生,两位美术老师轮流指导。

“捏、搓、按、推、拍、刻、贴卷等基础技法,需要学生反复练习。为了方便同学们学习不受条件的限制,我将泥条盘筑法带入课堂传授,此技法简单有效,易于上手,易出作品,有利于建立学生学习自信心。”谈刚对泥塑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羊场村坛落组曾有世代做坛子的习惯,他从小耳濡目染制作的全过程,因而在教学中一方面注重传统技艺的运用,另一方面注重文化的传承,培养学生的兴趣。

课堂之外,有的学生运用学到的技艺在家中做出不少作品,村寨里的人见了又惊讶又喜欢。随着学生把技艺带回村里,更小的孩子也慢慢掌握基本技法,辐射作用开始显现,越来越多的小孩因喜爱而加入到陶艺制作的队伍里来。

羊场中学的特色课程不只是红色课堂、陶艺课堂,还有美术课堂、民族舞蹈课堂等。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通过老师们的传授,让青少年在成长中潜移默化地种下传承民族文化的种子。

在美术书画室,记者看到许多画作的原材料是山中寻来的种子、树皮、贝壳等,谈刚告诉记者,老师会引导学生多留心观察生活,美术作品取材都是山里随处可见的树叶、树皮等,画的内容都来源于生活,美术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参加全市书画作品展览受好评。

4:30下课铃响起,操场上的宁静被打破,只见王涛老师带领着女子足球队进入足球场,开始了热身运动。羊场中学的女子足球队也是学校的一张名片,在2018年安顺市校园足球三级联赛中获得第一名,同年在全省校园足球联赛中获得第四名。“队里的学生们都很刻苦,付思丹、王明月等同学表现出来的对足球的热爱和永不言败的精神,也影响着其他同学,这应该就是山区孩子的精神吧!”王涛老师补充道。

“山区的教学要办出一校一特,把民族文化这个元素用好,培养出有地域特色的学生,为学生将来的成长成才创造应有的人文环境。”姚黎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