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中国名校 > 正文

引领同安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引擎

来源:未知 时间:2024-02-01 18:39 浏览量:

引领同安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引擎 

 

2023年12月17日是中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三周年的日子。这一天,同安区汀溪镇古坑村举行了送王船民俗文化活动。

2023年11月24日,同安区龙虎宫省级非遗“马队迎王”暨恭迎“北巡王”张府王爷出巡回驾民俗活动盛大开场,吸引海峡两岸数千名香客前来参与。同年12月29日,一场非遗主题的跨年活动即将在同安新城古厝里拉开序幕,连续3天的非遗表演包含南音、荷叶说唱、答嘴鼓等特色节目,将为民众带来一场颇具“同安味道”的视觉盛宴。

自2023年以来,厦门市同安区推动各项非遗特色项目以展演、体验等形式深度融入文旅产业各个环节,既有效提升游客体验和旅游品质,又大力促进了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送王船民俗文化活动现场

古老技艺助推经济文化融合

自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置县起,被称为“银城”的厦门市同安区历经1700多年的发展变迁。这块地处闽地厦门、漳州、泉州“金三角”中心地带的老城,一度是东南沿海的“经济腹地”,一代又一代人在这里生活、生产,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交汇、交流,在千年的风云变幻中沉淀成独有的民俗文化风情。在这里古老的技艺、独特的民俗,彰显着匠心和智慧,更是在时代的浪潮中与人们的生活、文化、经济不断融合,成为促进同安区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引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以来,同安区坚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非遗系列活动,积极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切实增强非遗传承实践活力,持续提升旅游文化内涵,进一步赋能文旅高质量发展。

特色非遗赋能文旅产业发展

“旅游最精髓的就是体验当地的文化风俗,非遗演出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同安的特色民风!”近日,到方特东方神画“亲子游”的许女士在景区内体验了一把“非遗大餐”,这让她对同安产生浓烈的好奇感,希望在厦门多留几日,进一步体验当地的民风民俗。在她的体验清单里,不仅有同安封肉、薄饼等非遗美食,还有漆线雕、珠光青瓷等非遗制作技艺,而景区里安排的非遗演出则让她集中过了一把“文化瘾”,觉得特超所值。

据了解,目前,同安拥有国家、省、市、区级非遗项目共计43项,各级传承人45名。建设了小坪莲花褒歌传习中心、珠光青瓷传习中心、传统锡雕传习中心等多个传习中心,以及宋江阵、车鼓弄、舞龙舞狮、民间器乐、民间戏剧、闽南童谣、农民画等21个民俗文化基地。这些曾经隐匿于民间的非遗技艺,正一步步地走进大众的视野,成为同安文旅发展中重要的赋能元素。

就在12月中旬刚刚举办的“同安非遗文化进景区”活动中,闽南舞蹈《鼓韵浪车鼓》、荷叶说唱《新城小曲》、答嘴鼓《改革开放》、南音表演唱《一身爱到我君里》、闽南舞蹈《共圆中国梦》、现代小戏《无相欠》等被搬上了舞台,极具闽南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温婉柔美的闽南语,带着游客上演了一场“穿越时空的遇见”,引得游客连连叫好。

据悉,非遗项目依托于各大学校、乡镇、社区(村)、剧团等基层组织,已经活跃在文旅的各个舞台,景区、商场、酒店……文旅经营者将它们作为最具特色的“卖点”,吸引更多游客参与体验。

“我们通过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景区,如影视城、方特等,现场与游客互动教学,以体验、展示产品和景区景点文化内涵相结合的方式,把文化元素植入景区景点,推动旅游和文化的融合。”厦门同安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相关人员表示,非遗文化体验活动很受游客的欢迎,有时单场参与人数可达两百人左右。

“活化”经典创新乡村振兴样板

无独有偶,厦门国贸文旅在“活化”同安莲花村同字厝的进程中,同样主张以文化产业活化同字厝,广泛招揽在地的非遗及工匠大师入驻,植入文化产品、展览展示、手作体验等业态,打造不同内容的文化主题空间。通过全方位招商,同字厝现已引进43个业态入驻,实现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兼收并蓄文化艺术精华,实践古厝活化的生动案例,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创新了形式。

“近年来,我区积极推进非遗文旅融合发展,将捏面人、漆线雕、锡雕、闽南传统美食、农民画等非遗项目带到景区、酒店、展会等。”记者从同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了解到,自2006年以来,同安区定期召开非遗文旅融合发展座谈会、研讨会,探索、打造、创新文旅融合模式,推动非遗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