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艺术名苑 > 正文

湖南株洲:那些藏在博物馆里的龙文物

来源:未知 时间:2024-02-06 13:51 浏览量:

湖南株洲:那些藏在博物馆里的龙文物 

 

龙,自古即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作为神话传说中虚构的神异动物,龙体长威严,上天入水,兴云降雨,以神秘、刚健、智慧、尊贵的形象,存在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

湖南省株洲市博物馆(简称株洲博物馆)收藏有50余件关于龙的文物,这些文物包括青铜器、金银器、陶瓷器等。2024年是甲辰龙年,该馆近日推出了“‘博物馆里过大年’龙行中华——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大联展”。

西周晚期夔龙铜鼎

要说株洲博物馆最古老的“龙”,西周夔龙青铜鼎上的夔龙是其中之一。

这只鼎1997年出土于芦淞区白关镇,是一座春秋时代的铜鼎,它高15.5厘米,口径14厘米,距今已有2700多年。青铜鼎的周身刻有精细流畅的夔龙纹,呈“张口、卷尾的长条形”“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如同夔龙盘在鼎身,具有一种神秘古拙的美感。

铜鼎是商周时期用于烹煮肉食、实牲祭祀和宴飨的食器,也是用以“别上下、明贵贱”的重要青铜礼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占据有重要的地位,作为沟通天地的青铜鼎,古人将龙融入礼器之中,也是希望得到神灵与祖先的庇佑。

夔龙是中国古代传说的九龙之一,《山海经》描写夔龙是:“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夔龙纹是商周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之一,是当时王权和神权的象征,寓意吉祥、尊贵和守护。

 

唐代龙纹铜镜

株洲博物馆收藏了多面带有龙纹的铜镜,论做工之精美,这面唐代龙纹铜镜占有一席之地。

只见这面铜镜背面,有一幅栩栩如生的双龙戏珠图案:两条巨龙一爪托地,其余三爪及龙的身躯皆飞舞于天空,二龙大口张开,怒而吞珠,周围还环绕着几朵祥云,将大唐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铜镜在中国文化中,寓意深厚,铜镜背饰有龙纹古已有之。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同寻常的象征意义,龙纹饰从国之重器到寻常用品都有运用,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化,千姿百态的龙形器物,逐渐脱离了神性,少了几分神秘,多了几分亲切,龙的形象也从神坛逐步走向世俗,走进了百姓生活。这面唐代龙纹铜镜,便是龙形象逐渐生活化、世俗化的一个例证。

 

民国醴陵窑双龙戏珠纹瓷香炉

株洲博物馆里,与龙有关的文物类型,数量最多的莫过于陶瓷,其中最精美的一件陶瓷文物,为民国时期的醴陵窑双龙戏珠纹瓷香炉。

这件醴陵窑双龙戏珠纹瓷香炉高13.8厘米,宽22厘米,通体以釉下五彩瓷为基底,釉面温润如玉,色泽绚丽。香炉的炉身设计别具一格,采用四足鼎立的形态,使整体器型更加稳定且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炉身饰有双龙戏珠纹案,线条流畅,形象生动,充满了动感。双龙环绕着一颗火焰状的宝珠,仿佛在争夺珠宝,十分引人入胜。炉身两侧,分别饰有龙头,龙头之下是镂空,设计精巧,可供系挂,方便提携,也增加了香炉的整体艺术观赏性。

香炉是古代文人雅士必备的器具之一,常常用于焚香祭天或者静心修行。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天、地、神的敬畏之情以及对自然、宇宙的探索与向往。双龙戏珠则是清代以来经典的纹样,非常具有历史气息。

民国以来,由于瓷器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瓷器的品质与精美程度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民国时期是醴陵釉下五彩瓷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民国醴陵窑双龙戏珠纹瓷香炉不仅见证了醴陵瓷器烧制技艺的高超水平和发展历程,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古代人们信仰、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窗口。

 

民国红漆鎏金雕刻人物龙凤纹长方形带柜四足座木神龛

说及湘东民俗,神龛文化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在湘东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供奉神龛,而株洲博物馆收藏的民国时期的红漆鎏金雕刻人物龙凤纹长方形带柜四足座木神龛,则是湘东神龛文物的一件精品。

这个神龛3米多高,近1米宽,红漆为底,鎏金雕刻,多层叠建,每层浮雕、镂雕的形象十分丰富,龛顶有两条巨龙戏珠,一旁有凤和鸣,往下则是各路神仙、神兽、植物等形象,龛柱则有龙盘绕,雕刻工艺精湛,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再往下是柱间,设计有木台,下部为神柜,用于存放祭祀物品。

神龛主要用于供奉神像和灵牌,龙文化是其中重要一环。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具有神秘而崇高的地位。在古代,人们相信龙是天神的化身,能够掌控风雨、保护人民的安全。因此,匠人将龙雕刻在神龛中,以祈求龙的庇佑和保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