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艺术名苑 > 正文

为艺术做加法 给人生做减法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7-19 12:02 浏览量:
为艺术做加法 给人生做减法


 

戴梀国家二级演员,市戏剧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乐山市市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剧“嘉阳河”流派)代表性传承人,工武旦、刀马旦。代表剧目《擂鼓战金山》《假县令》《拦马》《射雕》《白蛇传》《杨八姐盗刀》《碧波红莲》《十字坡》《老人与少年》等。

1999年参演作品《老人与少年》,获四川省第十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表演一等奖;2006年参与无伴奏合唱作品《唤山》演唱,获第五届四川省少数民族艺术节二等奖;2014年参演作品《擂鼓战金山》,获第二届四川省青年川剧演员比赛一等奖;2015年参演作品《路》,获四川省第十五届戏剧小品(小戏)优秀表演奖;2019年,导演川剧小戏作品《致青春》,获四川省第十七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表演一等奖第一名;2019年,作为副导演排导的方言话剧《滴灌》被评为“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剧目”,获四川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印象

第一次见到戴梀,她是棠棣剧社排演的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光彩夺目、柔情娇俏的“红玫瑰”。再次见到她,她是洗尽舞台妆容,打扮素雅低调的家庭花园园丁,细致地照料着自家小院里的每一株花草。

这样的她让记者有些迷惑,这个传说中的“刀马旦”似乎并不英武,也没有“川剧程式”。但在坐下闲谈交流之中,当她说到川剧唱腔时,立即直起腰背,拉开架势,唱出浑厚的台词的那一瞬间,记者猛然发现,川剧的魂、武旦的精气神早已经融入了她的身体。这似乎也解释了为什么外表看起来柔柔弱弱的她养的宠物是一只看起来“无害”、但默不作声中又会突然奋起啄人的鹦鹉。

从艺近30年,川剧已经成为戴梀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戴梀在川剧以外的生活追求——除了川剧之外,她积极实现个人表演的转型,常常在颇为小众的话剧、舞台剧等演出中发光发热;同时,广泛涉猎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门类外,通过艺术的融会贯通,增加自己在川剧人物角色表演中的立体感。在艺术的海洋中尽情徜徉,用不断增加的艺术阅历和积累丰富个人内涵,却又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去过多追求得到了什么。在记者看来,戴梀用自己的生活态度展现了什么叫“随遇而安”,也告诉所有人不强求有时候更是一种“得到”。

对话

记者:您是怎么走上“刀马旦”这条路的?

戴梀:我进入川剧这个行业,还是有一些机缘巧合的。我14岁的时候,正好碰到有学校招川剧演员,我的老师建议我去试一下。可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幸运地考上了。进入学校以后,因为协调性好,力量足,专业老师建议我选择武行。我在选择以后也认真钻研起了这一行,成为大家觉得在舞台上比较酷、比较厉害的刀马旦。从学校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当时的乐山川剧团,和川剧团一起走来,一走就是近30年。

记者:有人说“干一行,专一行”,您为什么会在川剧表演之余涉猎不同的艺术门类呢?

戴梀:说实话,现在的戏曲演艺并没有非常火热,也不能让演员得到理想的物质满足,但它最重要的意义是培养了人的艺术审美,而艺术本身就是一个贯通的东西。

比如我们说“唱念做打”,这是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同时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唱”指唱功,“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和歌唱、话剧的台词念白是挂钩的;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又和我们的舞蹈表演、武术套路表演有相似之处。所以,我看起来像是接触了很多不同的艺术门类,但归根结底都是在向观众呈现最好的舞台表演效果而努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