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沙市民滨江文化园体验“数星星”
长沙市民滨江文化园体验“数星星”
你数过天上的星星吗?数清楚有多少颗了吗?9月16日晚,湖南长沙滨江文化园联合湖南省天文协会共同举办“仰望星空向未来”天文科普社教活动的天文课堂上,省天文协会会长谭巍以通俗易懂、有趣、互动的方式带领小朋友来了一场星空之旅,探秘太空的的神奇之美。来自长沙市的160多名中小学生们,通过天文课堂老师的天文知识讲解、制作太阳能月球车和现场天文观测,深深感受到了宇宙的奥妙。
活动现场,同学们纷纷举手抢答
“抬头仰望星空,我们能够用肉眼看到的是什么星星?”天文课堂上,谭巍老师一边与学生们互动,调动同学们积极性,一边从太阳系的形成,到地球月亮的诞生;从古代的观象授时,到当今的天体科学;从恒星到行星,再从土星和它神奇的大“草帽”,给同学们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天文课。
天上的行星有几颗?
“有5颗,金、木、水、火、土。”同学们纷纷举手抢答。
在行星中,太阳系的水金火木土五颗行星是除了地球之外,最早被人类所观察到。这五颗行星中,距离地球最远的一颗——土星,和其他四颗行星一样,在古代也被人类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古代的中国人根据五行学说,把这颗看上去呈现黄色的行星命名为“土星”;而在罗马神话中,它被冠以“农业之神”萨图尔努斯之名。
土星的“耳朵”又是谁发现的呢?
1609年,伽利略改进了望远镜,使人类目光所及的距离大大增加。随后,当他用新的望远镜看向土星的时候,却发现本应该是一个圆球状的土星变成了一个由一大两小,三部分连接起来的奇怪结构,他觉得土星是“有耳朵的”。
谭巍老师在同学们介绍天文学知识
现场,谭巍老师重点介绍了“头”戴巨大“草帽”的土星。当通过大型天文望远镜观测土星时,会发现土星的“草帽”神秘变幻,妙不可言。环球分离,卡西尼环缝等有趣的现象呈现在眼前,让人们窥见宇宙的奥秘,土星身边的泰坦星更是会让人浮想联翩。当地球和土星形成垂直时,地球上观测到的土星就像一个黄色的“光头强”。
“这堂天文课,让我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也让我更新了最新的知识,我以前从书上了解到用肉眼能看到的恒星是66颗,今年老师告诉我们已经可以看到6000多颗了,刷新了我的天文知识库,涨了不少见识。”来自清水塘北辰小学五年级的刘冉同学说。
在遨游了太空后,同学们分成两批,一批留在课堂学习制作太阳能月球车,一批走进天文望远镜观测点。
拼接车体、安装马达、太阳能收集板,在天文协会老师的带领之下,同学们在了解了太阳能月球车的原理和拼接步骤后,开始制作一台属于自己的月球车。通过动手拼搭,同学们加深了对光电效应、能量光学的兴趣,加深了对新能源知识的认识和了解,树立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的理念。
同学们正排队有序观测当天的天文星象
“看到了,看到了,太神奇了。”长沙滨江文化园的文化广场两台天文望远镜前,在天文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正排队有序观测当天的天文星象,亲身体会天文望远镜的神奇和星空的浩瀚。
“如今,观测土星环已经不再像伽利略时代那样通过望远镜也只能看到模糊的影子,现在只需要用普通的天文望远镜或好一点的双筒望远镜就可以观测到比较清晰的土星环,甚至还能看到上面明显的环缝,但关于土星环的更多秘密仍然在等待着人们的发现。”现场天文老师介绍。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以往获得的航天和天文方面的知识都是书本上的,这次参加活动,不仅能够在天文课堂了解最新的天文知识,动手制作太阳能月球车,回答问题获赠月球灯,还亲眼见到壮丽的星空,可以说是打开眼见,收获满满。”现场体验的一名同学说。
活动期间,长沙滨江文化园文化广场大屏幕滚动播放天文科普知识,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观看。现场还设置“梦幻宇宙”主题打卡拍照区,布置了月球、小行星等景观,组成“梦幻宇宙”,不少市民前来打卡拍照。现场工作人员朱先生免费为前来打卡的市民进行拍照服务,拍照的市民现场还可获得打卡照片一张。
浩瀚星空无限灿烂,点点星辰的光辉丽影是无数航天人迈向天文事业的第一步。此次活动在专业天文老师带领下,参与活动的同学们制作了一台属于自己的月球车,认识星空,星宿体系,学会使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当天的天文星象,感受了土星神秘美丽的光环。“通过参与此次活动,不仅了解了天文知识及发展趋势,也激发了我对探索宇宙的兴趣,以后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天文知识,找到一颗彗星,给他命名。”参加活动的同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