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生态文明 > 正文

生态治理的中国奇迹:百姓挣“票子”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6-27 12:06 浏览量:
生态治理的中国奇迹:百姓挣“票子”


  1998年,建成中国梯田化模范县之后,庄浪县推进梯田大县向产业强县转变,不断在梯田里调整产业结构,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梯田产业画卷。庄浪县委宣传部供图

  一踏上庄浪大地,最让人震惊的,是那层层梯田,如雕如塑,如诗如画。映入满眼的,是那浓郁的绿,一层层、一片片,绿得生意盎然。

  要放在半个多世纪前,这个场景断然不可想象。

  庄浪曾是甘肃有名的“没治县”:全县114万亩耕地,有103万亩分布在402个梁峁、2553条沟壑的“烂塌山”“滚牛洼”上。

  陇中的黄土高坡,山高地陡,水土难留,每年都有1000万吨泥沙流失。当地老百姓把田叫“三跑田”:跑水、跑土、跑肥。 “十山九坡头,耕地滚了牛。”麦子长得像马毛,亩产很难达百斤,说的就是庄浪曾经的窘境。

  贫瘠破碎的耕地,只能收获饥饿和贫穷。庄浪也因此位列甘肃“苦瘠甲天下”的18个干旱县之一,以“吃救济粮,穿破衣裳”闻名。

  土在人的心上留下疤,人在土的身上留下痕。

  庄浪人说:“咱要给子孙把地修平哩!”

  1964年秋末,庄浪人抱着这样一个朴实的信念,5万多精壮劳力上山下沟修梯田。

  造田高潮时,10万人马战梁峁。干部们在山上搭起窝棚盘起炕,铁匠们在地头架起炉子摆开砧,羊倌们圈好羊又提起马灯去夜战,学生娃放下书包也扛起了锨……

  沉甸甸的背篓压弯了庄浪人的腰,嘎嘎响的独轮车磨破了庄浪人的手。

  在这场重整山河的持久战中,半个多世纪以来,仅整修农田林地一项,庄浪人累计移动土石方2.76亿立方米,整修农田林地100多万亩。

  这是多么浩大的工程量?有人曾换算过,如果垒成一米见方的长堤,足足可绕地球赤道6圈半。

  难怪日本、以色列、美国等十多个国家的专家考察庄浪梯田后,连连地称赞:“这是世界的奇迹!”庄浪人民在黄土高原上精心描绘了“一幅景色迷人的风景”!

  庄浪人说:“咱要为了子孙把地绿化哩!”

  穿行在庄浪纵横的沟壑之间,眼之所及,望山山翠,望地地平,层峦叠翠的山间林海,装扮出一个如诗如画的美丽家园。

  曾经家喻户晓的铁娘子队队长陈英自豪地说:“这是我们用汗珠子变出来的哟!”

  半个多世纪,庄浪领导班子都不知换了多少届,各级干部也不知来了又走多少拨,但“山河面貌不变,生态建设不止”已经成为共识,庄浪人进行着一场气吞山河的生态建设接力赛。

  在庄浪,流传着一段关于种树的民谣,“大人娃娃齐动员,两头不见天,夜里两顿饭,洗锅抹灶鸡叫唤。”

  稀罕绿色的庄浪人,从来不让地撂荒着,修完梯田就种树。在南湖镇,种树根本不用动员。镇长孙焕说,每年一到植树季节,背着树苗、带着馍的村民凌晨披星就匆匆上了山。等到收工下山,只能戴月往家赶。饿了,三块石头支起一口锅,放上野菜、杂粮往里一扔就是饭。渴了,捧口山泉,抓把积雪当水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