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生态文明 > 正文

潍坊“北柳”生态修复到“以绿换钱”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6-17 15:00 浏览量:
潍坊“北柳”生态修复到“以绿换钱”


        6月17日电 “十三五”期间,国家实施“南红北柳”湿地修复工程,把生态修复和海岸防护作为主要任务。把人工治理和自然修复作为主要手段,通过湿地植被的修复,筑牢海岸带绿色生态屏障,恢复滨海湿地污染物消减、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产品提供等重要生态功能,全面推广滩涂、滨海湿地、河口区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建,形成绿色海岸和红滩芦花景观。“南红”指的是在南方以种植红树林为主、海草、盐藻、植物等为辅。“北柳”则是指在北方以种植柽柳、芦苇、碱蓬为主,海草、湿生草甸等为辅,有效恢复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柽柳,俗称荆条,别名观音柳、西湖柳、红柳,又名三春柳。

山东的柽柳林主要分布于潍坊市北部沿海,位于渤海莱州湾南岸以下的滩涂上,总面积2929公顷(约4.4万亩)。潍坊市位于渤海莱州湾南岸,沿海土壤含盐量高,强盐渍化面积达381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2.35%,该区域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绿化成本较高,综合利用难度大等问题,一直是潍坊海洋生态建设的最大制约。

近年来,潍坊市坚持海洋保护与开发并重,下大力气保护、修复“北柳”的同时加大“北柳”的综合利用,使昔日盐碱荒地正向“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极速蝶变。重点实施了“南红北柳”“渤海综合治理”等一系列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引种耐盐碱乔木型柽柳—盐松获得成功,从根本上破解了长期困扰沿海地区生态绿化难题;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路子,深入提升柽柳附加值,“柽柳+肉苁蓉”种植模式及柽柳中药、保健品等精细化工类产品开发成功,逐步实现从“投钱变绿”到“以绿换钱”,为探索推进滨海盐碱地生态治理和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

一、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一是把保护和修复摆上突出位置。建立资金保障长效机制,科学合理统筹安排各类修复资金4.2亿元,重点对潍河、白浪河、弥河、老河、小清河等河流入海口海岸带脆弱区域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工作,先后开展了“南红北柳”万亩盐松示范区建设等一大批生态修复工程,整治修复生态岸线21.7千米,疏浚89.1万立方米,建设盐松防护林、绿化带4327亩、172.7万棵。持续加大对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柽柳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生态修复资金投入,累计投入2698万元,培育柽柳树苗134万株,修复4786亩柽柳植被脆弱区,移栽柽柳、盐松95万棵,种植碱蓬草1500亩,针对重点保护区、适度利用区和生态与资源恢复区制定重点保护方案,发挥柽柳林改良盐碱土壤、保护植被、维护沿海生态系统平衡的作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