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生态文明 > 正文

2023国际大河文明论坛举办

来源:未知 时间:2023-09-17 19:33 浏览量:

2023国际大河文明论坛举办

 

纵观古今,人类与河流联系密切,尤其是四大文明古国,均诞生在大河之畔。大河与人类有何联系?大河文明之间有哪些共性?大河流域文物奇迹该如何维护传承?9月17日,在河南郑州,出席2023国际大河文明论坛的中外学者就上述议题进行了研讨沟通。

9月17日,2023国际大河文明论坛在河南郑州举办。 

此次论坛以“文明沟通互鉴·开展共创未来”为主题,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人民日报社、国家文物局、河南省人民政府一起主办,约请中外嘉宾约360人,也是一次就国际大河流域文明来源开展等进行研讨沟通的国际论坛。

大河与人类有何联系?在印度德干学院原副校长、教授瓦桑特·辛德看来,河流为人类供给了丰厚的水资源、自然资源,为文明的孕育供给了基础。例如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等均诞生于大河之畔。

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院高档院士、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克里斯多夫·埃凡斯也赞同此观念。他表明,河流是文明的摇篮,为农业生产、人口增长和交通运输供给了必要条件,促进了文明的产生,这些是国际大河文明之间的共性。

孕育文明的大河流域往往也有众多奇迹,例如享誉国际的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印度泰姬陵,因而大河流域的考古开掘、奇迹维护备受关注。

从事一线考古工作的瓦桑特·辛德以为,对大河流域的奇迹进行开掘,其实是古代与现代的互动,人类需求经过找到奇迹去重新认识陈旧的文明,在这个过程中更需对奇迹进行维护。克里斯多夫·埃凡斯也提出,在对大河文明的相关遗址进行考古开掘时,要注重开掘与维护的平衡。

中华文明与国际其他大河流域的文明有何异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表明,黄河、长江两条大河对中华民族的构成奉献巨大,孕育了源源不断、兼收并蓄、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而且5000多年未曾开裂。他举例,中国文字从甲骨文传承至今仍在运用,这与国际其他文明有着明显的不同。

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看来,黄河在孕育中华民族的主根主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黄河流域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优越,很多人口在此繁衍生息,中华文明早期的农耕文明在此诞生,这与国际其他大河文明构成初始有相似之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