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生命之歌 > 正文

巴赫与他丰盈、雄浑的音乐世界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7-11 09:06 浏览量:
巴赫与他丰盈、雄浑的音乐世界



 

由英国管风琴家科曼设计的铜版画《作曲家太阳》,将巴赫居于画面的中心,而其他伟大的德系作曲家,如亨德尔、格劳恩、海顿等,均以光束的形式辐射在巴赫周围。据说,海顿亦认可这样的设计,称巴赫是“一切真正音乐智慧的源头”。许多关于巴赫的著作都引用了这幅画,英国指挥家约翰·艾略特·加德纳之《天堂城堡中的音乐:巴赫传》,就把它置于正文前,充任其皇皇六百余页巨著的定场诗。

“认识这个创作中的人”

这部2014年面世、中译版新近刊印的巴赫传记,本身也与该画作形成了一种跨越时空的互文。不同于通常的时序性传记,加德纳爵士拢合了十四个主题。他将著作自比为“十四条轮辐,全部连接到同一个核心——作为人和音乐家的巴赫”,其写作的动机“旨在‘认识这个创作中的人’”。

构成书本内容的十四条轮辐(或者光束),虽各成一体,却隐隐相扣,也暗暗踏踩在巴赫人生的节点上。大体而言,抛开第一章半自传式的引论和最后一章结语性质的陈词,全书可以分为三个板块:时代和乐史的纵览(二至四章),巴赫的生命历程(五至七章),以作品为中心的文论(八至十三章)。

这样做,固然是因为眼下已有太多“生平与作品”式的优秀论著(譬如本书的重要参考文献——沃尔夫和高克的两本巴赫传),更因为加德纳想要提供的是一份基于自身生命联结的独特文本。

大多数传记,往往以生平的铺陈来推进作品的解码,这方面加德纳做得也很深入,但他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反其道行之,极富创造性地从作品中耙梳出作曲家人格的印迹,“他的个性隐约从乐谱结构中浮现的那些时刻”。即便这尚不足以使我们对巴赫其人拨云见雾,至少能部分地廓清数百年来蒙积在其面孔上的扰人尘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