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说禅论道 > 正文

思想周报疫情下健康分配的不平等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3-17 10:49 浏览量:
思想周报疫情下健康分配的不平等



疫情继续席卷全球,WHO最近的发布会提及,只有八十几个国家还未被染指。本周的“澎湃思想周报”为大家带来 迈克·戴维斯关于疫情之下“健康分配不平等”的讨论,以及阿甘本对政府抗疫之“例外状态”的抵制,在西方知识界所引发的讨论。 戴维斯的《瘟疫之年》一文旨在警示我们,瘟疫面前绝非人人平等,它会把全球的地域间不平等及社会内部的阶级不平等问题,通通暴露出来,更贫穷的人更容易被剥夺健康。而《反对阿甘本》一文,则反思 了阿甘本所谓“赤裸生命”概念在“抗疫”语境中的问题,比起“赤裸生命” 些困扰于隔离措施之可行性的知识分子,那些领着养老金在ICU病床或呼吸机的等候名单上的人更接近“赤裸生命”。那么在国家大规模监控和强制性管制,和放任个体自由作出是否防疫的选择之外,有没有一种“民主的生命政治”的可能性?

本周六,美国著名城市理论学者迈克·戴维斯在《雅各宾》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在瘟疫年》(In a Plague Year),研究全球贫民窟的戴维斯,在本文中首先提醒大家,瘟疫倘若席卷全球南方的脆弱地带,后果将不堪设想。其次,他以美国为例,展开了描述了这场瘟疫暴露出的卫生领域阶级化的图景,在利益驱动的制药厂和卫生医疗模式下,我们似乎难以建立一种真正的国际合作的公共卫生机制。

肯尼亚内罗毕的贫民窟

1. 病毒在全球南方可能更具杀伤力

尽管我们有过对抗SARS的经验,基因测序是小菜一碟,然而新冠病毒仍然是一个未知的怪物。最关键的信息仍然是缺失的。首先,在美国和非洲,测试工具的短缺阻碍了人们对关键参数的准确估算,如传染率,感染人口的规模,以及良性感染的数据等。我们看到的是统计数字的混乱局面。第二,就像每年都会爆发的大流感一样,这种病毒在传播的进程中,会在不同年龄/身体状况的人群间发生变异。比如,病毒传播到美国后的品种也许已经和它在武汉时有所不同了,进一步的突变有可能是良性的,也有可能改变当前的“毒力分布”(distribution of virulence)——目前这种病毒对于五十岁以上的人群最具攻击性。第三,即便病毒的毒力保持稳定,变异微弱,它对贫穷国家和富裕国家的高贫困人群中的年轻人的威胁,也要远高于平均值。

当1918-1919年的西班牙大流感席卷全球时,据估计有1%-2%的人口被该病毒杀死。当它刚刚爆发时,在美国和西欧呈现出对年轻人最有杀伤力的态势,这通常被解释为年轻人更强健的免疫系统对感染过度反应,最终攻击肺细胞导致死亡。直到最近,有一些流行病学家提出了一个理论,当时年纪大的人可能在这个病毒于1890年代早期爆发时获得了“免疫记忆”,进而在再度爆发时免疫了。流感病毒还在军营和战场上找到了有利的位置,造成了成千上万年轻士兵的身亡。戴维斯指出,1918年德国在1917年强有力的“春季攻势”(Spring Offensive of 1918)的失败,以及一战的胜负局面,要归功于协约国的军队中因西班牙大流感而倒下的士兵,很快被赶来支援的美军补给了,而同盟则没有。

然而,当时更贫穷的国家在西班牙大流感之中,情况非常不同。很少被提及的是,那场大流感中全球死亡人口的60%(至少2千万人)是在旁遮普,孟买和其它印度西部的地区(译注:当时在英国的占领下),那里产出的粮食被强征至英国,而同一时间又遭逢旱灾。食物短缺造成百万贫民在饥荒之中挣扎。营养不良抑制了免疫系统对感染所能做出的反应,这些营养不良的贫民窟就成了旧细菌和新病毒联合肆虐的沃土,共同造成大量人口的肺部感染。类似的事情发生在英国占领时的伊朗,数年的干旱、霍乱和粮食短缺,当一场疟疾爆发时,营养不良就成为病毒传播的先决条件——五分之一的人口被带走了。贫困(带来的营养不良)和病毒感染交织下,会带来可怕的未知后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