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强国论坛 > 正文

巴尔干强国南斯拉夫已成历史,啥原因导致

来源:未知 时间:2019-11-27 09:02 浏览量:
巴尔干强国南斯拉夫已成历史,啥原因导致



在南欧巴尔干半岛上,曾经存在着一个区域性大国——南斯拉夫,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人口2300万。在小国林立的欧洲,南斯拉夫算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但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风云突变,该国相继分解为六个国家: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波黑、黑山。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原本一体的国家,纷纷“自立山头”?




曾经强大的南斯拉夫

巴尔干地区重要的战略位置,使它成为各方势力角逐的焦点

此地处于亚欧非三大板块的要冲,位于亚得里亚海和黑海之间,向南隔地中海和北非相望。从十九世纪起,沙俄便想通过此处得到前往地中海的通道,奥匈帝国则想南下亚得里亚海,英法也不甘落后,想在此获得各自的利益。

十九世纪末在沙俄帮助下,塞尔维亚摆脱了已处于衰退期奥斯曼帝国的统治。独立后的塞尔维亚,向南兼并了科索沃和马其顿,但当时处于北方的伏伊伏丁那仍是奥匈帝国的地盘。


巴尔干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

一战后,奥匈帝国在巴尔干的统治崩溃。属于战胜国阵营的塞尔维亚,趁机同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斯拉夫区域合并为南斯拉夫王国,这也是后来南斯拉夫的前身。

二战时纳粹德国曾在此扶植了两个傀儡政权,直到战后,抵抗力量领导人铁托元帅凭借崇高的威望,重新将各个部分组成统一的南斯拉夫。

由此可以看出,南斯拉夫形成于近代,各组成部分并未经过充分的融合,隔阂依然存在,这也是日后分家的主因。




左侧为铁托

虽然同属斯拉夫族系,但在宗教、文化习俗上,各区域存在较大不同

由于在历史上,南斯拉夫长期被境外各势力统治,造成了各地区的差异。比如受到沙俄影响的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植根于东正教,被奥匈帝国统治过的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信奉天主教,原奥斯曼帝国的管辖区波黑等地则有大批伊斯兰信众。

南斯拉夫多为山地,各民族分别聚居于独立的地缘结构,维持着各自的信仰和习俗。

这种特殊的构成情况,造成南斯拉夫内部仍然是“各家过自己的日子”的状况,并非是铁板一块。


因为铁托是克罗地亚人,思想上更倾向于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这些天主教地区,对各族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主体民族赛尔维亚也因此受到打压,甚至在此时期有人口占比下降的趋势,这也加深了民族间的矛盾。国内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过大,富裕的斯洛文尼亚可比肩发达国家,科索沃、马其顿等地却是欧洲最贫困的地区,两极分化较为严重。


外部势力的渗透起到了催化作用

铁托执政时期,正是美苏两大阵营角力的“冷战”期。处于两大阵营之间的前南,因为奉行“不结盟”政策,成为了争先拉拢的对象。谁都想将其“拉入伙”,又因对方的威慑,哪边都不敢“先动手”,该时期也成为南斯拉夫发展的“黄金年代”。

1980年,维系各民族关系的“总协调人”铁托离世,积蓄已久的矛盾越发激化。




随着前苏九十年代初的解体,两极平衡的旧秩序不复存在。前南作为“缓冲区”的意义不再,但其“偏红色”的意识形态成为西方新的目标。自此,南境内各民族力量的争斗中,始终存在西方的影子。

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等国相继宣布独立,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战火连绵,巴尔干地区又重新成为了“火药桶”。随着科索沃被剥离,黑山另起炉灶。赛尔维亚重回原点,成了一个没有出海口的内陆小国。


如今的塞尔维亚又成内陆国

南斯拉夫的遭遇,也带来了一个重要启示:民族内部或是民族之间最重要的纽带,并非是狭隘的血脉关系,而是思想文化、观念上高度的同一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