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强国论坛 > 正文

帝王指着此强国说:死也要把它灭了!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9-27 11:44 浏览量:
帝王指着此强国说:死也要把它灭了!


众所周知,我国自古以来在世界上的地位都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在亚洲大陆更是睥睨天下,地位无人可以撼动!当时,周边小国无不畏惧中国的强盛,纷纷向中原王朝“称藩纳贡”学习中原的文明礼仪,奉中国为宗主国。自从秦汉以来,中原王朝统治者就有建立世界秩序的雄心壮志,正如《诗经·小雅》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可以说普天之下,都是需要中原王朝的统治者为之负责。然而到了隋唐时期,中国经历数百年分裂局面后又重新迎来盛世之治,但偏偏位于我国东北部诸侯小国却自持兵强,与隋唐帝国搏戏于燕山前。已至后来中国两朝四位伟大帝王,看完帝国地图后都指着此强国说:死也要把它灭了!在古代单独与一位中国有作为的帝王交手足可以让四方蛮夷畏惧,就连被四位中原雄主盯上,都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征服它。

 


 

这个有“福气”的国家就是高句丽。高句骊简称“句丽”或“句骊”,是公元前一世纪至七世纪时期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其人民主要是濊貊、靺鞨和扶余人组成。而需要注意的是高句丽政权,并非是后来朝鲜半岛王氏高丽,两者并没有继承关系。高句丽是在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由扶余人朱蒙在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今辽宁省境内)建国,故称其为高句丽。据《魏书》列传记载:“高句丽者,出于夫余,自言先祖朱蒙。朱蒙母河伯女,为夫余王闭于室中,为日所照。”

《后汉书·东夷传》记载高丽人:“其人性凶急,有气力,习战斗,好寇钞”。早期高句丽由几个部落组成,后因国家实行集权化统治,很快高句丽国土就对外扩张,征服其他地区和民族。建武年间,高句丽又开始对汉朝乐浪郡、玄菟郡发动攻势欲摆脱汉朝控制,但很快就被汉军所打败,被迫迁都到丸都城。魏晋以后,高句丽借中原战乱之机势力迅速发展,鼎盛时期疆域得到很大扩张,军队人数也号称有三十万之多。除此之外,高句丽还迫使黑水靺羯和百济新罗向其称臣,此刻的高句丽俨然成中原王朝在东北方向的强大威胁。

 

到隋唐时期,中国经历过数百年分裂局面后重新迎来大一统王朝,作为开国之君的隋文帝杨坚对已是东北区域强国的高句丽也势必要将铲除、摧毁这个心腹大患。隋文帝杨坚在灭掉南方陈朝以后,便派遣使臣下诏高句丽国王,“王谓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殷勤晓示,许王自新耳。宜得朕怀,自求多福。”对于这份恐吓意味十足的诏书,高句丽王却不以为然,开皇十七年(597年)高句丽联合靺鞨率先发动了进攻隋朝辽西军事驻地,结果被隋军挫败。

面对高句丽的挑衅,隋文帝当即命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周罗喉为水军总管,发兵三十万,分水陆两路讨伐高丽。《资治通鉴》也记载开皇十八年:“上闻而大怒,乙巳,以汉王谅、王世积并为行军元帅,将水陆三十万伐高丽。”但此次出击却时逢雨季,陆军部队在途中遇到瘟疫,战斗减员严重;水军部队则遇到风浪,死者十之八九。无奈之下,水陆两路被迫退还,隋文帝此次讨伐算是以失败告终。然而,尽管此次出击没有太多战果,但高句丽王迫于隋军势大为惶恐,当即遣使谢罪请和,此事也就不了了之。而这却为后来有为的隋炀帝倾天下之力来攻打高句丽埋下了伏笔。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对外采取进攻的战略,先后击败了契丹、土谷浑等周边势力,隋朝国内经济也达到了鼎盛,黄门侍郎裴矩奏告隋炀帝:“高丽之地,本孤竹国也,周代以之封于箕子,汉世分为三郡,晋氏亦统辽东。今乃不臣,别为外域,故先帝疾焉,欲征之久矣”。大业六年(610年),最终因高句丽王高元不遵籓礼,隋炀帝遂决定征讨高句丽。

首次御驾亲征高句丽,隋炀帝奉行“出塞耀兵”的策略,意在不战而屈人之兵,甚至设有专门的''受降使者''。然而,高句丽死战不降,边战边退,退守平壤城,依据城池险固,展开反攻。隋军因指挥失误,大败而归。据《资治通鉴》记载:“九军渡辽,凡三十万五千,及还至辽东城,唯二千七百人,资储器械巨万计,失亡荡尽。”

隋炀帝的第一次亲征高句丽以惨败而告终,甚为恼怒,不久后再次兴兵讨伐。大业九年,炀帝第二次御驾亲征,亲统六十万军征辽东,此次对于高句丽的大本营辽东城已经形成了合围之势,但关键时刻,国内传来负责督运隋军粮草的杨玄感叛乱,隋军不得不班师回朝而平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