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强国论坛 > 正文

教育强国视野下的校长领导力变革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3-13 09:51 浏览量:
教育强国视野下的校长领导力变革




教育强国是一个持续生长的时代命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为我们描绘了到2035年中国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与行动纲领——“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可以说,建设教育强国既是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也是重要动力。校长,作为学校教育的领导者,是建设教育强国和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变量。从某种程度上讲,校长强则教育强。因此,从教育强国视野来审视校长领导角色的变革,就显得很有现实意义。

教育历史方位的领航者

历史方位,既是一个具有厚重感的政策术语;又是一个富有活力的实践话语。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总是被置于特定的“历史方位”框架中进行审视,因此,与时俱进地明晰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校长治校治学的基本概念框架与重要思维方式。从1987年发表《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的社论文章,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在特定的“历史方位”中识读教育。校长,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必须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来审视学校教育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带领学校师生正确认识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方位,科学认识我国教育历史方位的变迁趋势,成为学校教育历史方位的领航者。

从概念视角来看,“方位”是指“方向与位置”。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位置是一种性质”。因此,新时代校长需要从三个维度来理解和把握学校教育的历史方位。一是时间维度的学校办学定位。一般来讲,学校经过若干时期的发展,都会经历转折性变革的时间节点。而这些“转折性变革的时间节点”,往往也是学校主动适应时代需要、确立新的办学定位的规划“窗口期”,是对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办学类型、办学层次、人才培养、服务面向等办学核心要素的重新确立与塑造的过程。二是空间维度的学校发展方位。校长要认清并坚定学校教育改革所处的“东方、中国”绝对空间位置,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高度的中国文化自觉总结基础教育改革的中国经验、探索基础教育改革的中国道路、传播基础教育改革的中国故事、提升基础教育改革的中国话语。三是文化维度的学校特色品位。“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题中之义,也是方法之道。校长要通过深入的调研,了解区域经济社会的现实需求,确立学校在区域经济社会和教育系统中的位置与身份;通过深入挖掘校本文化,彰显学校的个性、特色与风格,从而解决与其他学校相比“有什么”“优什么”的问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