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强国论坛 > 正文

透过一颗颗细小的盐,魏国如何迈入强国行列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2-23 09:20 浏览量:
透过一颗颗细小的盐,魏国如何迈入强国行列



众所周知,历史是由胜利者所书写的,秦国作为胜利者,美化本身也属于情理之中,故而后人觉得秦国是最强大的国家实属正常。

其实,在战国初期,魏国才是最强大的国家之一,魏文侯不战而服韩赵两国,继续维持着对楚国的压制。而那时候的秦国龟缩在关中地区,被魏国牢牢压制,根本无力东进,直到某个人的出现才改变了这种局面。至于齐国,则是在东海之滨,搞搞贸易,无力争锋。





食用盐

"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器械完饰,蓄积有余。是以征敌伐国,攘地斥境,不赋百姓而师以赡。故利用不竭而民不知,地尽西河而民不苦。盐、铁之利,所以佐百姓之急,足军旅之费,务蓄积以备乏绝,所给甚众,有益于国。"

正是魏国充分且正确的利用了这一项特点,从而形成了巨大的优势,迈入了强国的行列。


腌制的肉类可以长期保存

这个问题难不住我们现代人,因为现在家家户户都有冰箱和冰柜,只需要将食物冷存起来,就能大大增加食物的保鲜时长。这就是科技发展的力量,我们借助自然规律,用科学技术的手段进行普及,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便利,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卤盐开采示意图

就算是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我们吃的盐也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沿海地区出产的海盐,另一种是内陆地区出产的卤盐。战国时代的盐也是这两种,区别就是提纯没有今日这么高,杂质略多,但是主要成分还是一样的。

从个人的角度延伸的国家的角度去看问题,就会进一步发现盐的重要性,因为盐具有防腐性,所以在社会生产中,假设人们获取蛋白质类副食的效率差不多,更容易获得盐的国家的人民会更好的保存食物,避免浪费,从而获得了更多的能量,使群体的身体素质更加优秀,继而在生产和战争等社会活动中积累更大的优势。

在军事活动中,由于战争的不确定性,所以食物的携带数量很难掌控,但是由于盐的存在,部队可以减少无法避免的食物浪费,假设士兵们携带口粮的数量差不多,更容易获得盐的部队相当于携带了更多的补给,从而在战争中获得先机。

盐是人畜必需的营养

盐除了能防腐保鲜,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性质,能平衡生物体内的渗透压,通俗点说就是保水,因为生物的机能维持是要靠血液循环来实现供给和交换。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大量运动肯定会导致出汗,干渴难耐,生命受到了威胁,这个时候最正确的救治方法不光是给他补充水分,还要补充盐分,否则无论补充多少水,由于渗透压的高低差异,都会导致补充的水外流。

除了人以外,大部分的哺乳动物都具备这一特性,比如牛。如果有农村生活经历的朋友也许会知道,农民用牛耕种之后,都会给牛补充营养,比如豆粕,玉米,除此之外还会将牛引用的水换成盐水,此举也是为了保证牛体内的渗透压平衡,避免因为高强度劳作后脱水虚脱甚至死亡。


牛和马是古代的重要资源

马也是一样,如果人们利用马进行的是物资的运输,将物资驮在马背上,进行低速的长距离跋涉,只需要正常喂养,马就可以通过食物的分解获得盐分;如果人们让马高速奔跑,在喂马的时候也要补充足够的盐水,和上文饮牛是相同的道理。

通过上面的三个例子,不知道读者是否发现了什么。那就是盐是维持人畜生命的必需营养,必不可少。虽然今天的我们总听到某些保健观点劝人少吃盐,吃盐容易引起高血压等等,可这是建立在盐容易获得,容易导致过量的基础上。在战国时代,获得盐可没有那么容易,不是跑一趟超市花几块钱就能办到的事。


运动员喝的运动饮料而不是纯水

继续从个人的角度延伸的国家的角度去看问题,就会进一步发现盐的必需性,上文的三个例子中,人类的耕种和战争行为会导致大量出汗,所以能更容易得到盐的人会得到机体更完善的补充,避免意外减员。如果人在辛苦的劳作和激烈的战斗后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去寻找盐分的补充,势必会形成劣势。

而牛和马分别作为耕种和战争的重要伙伴,由于躯体庞大所以需要更多的盐,在战国时期获得牛马和饲养牛马比起今日,面对的困难要多得多,寄生虫,瘟疫,温度等因素都会导致牛马的大批量虚弱或死亡,所以如果剔除因为缺乏盐分而导致死亡这一原因,那么牛马的存活率肯定会上升,此消彼长,增加了己方的国力。

盐是经济的有力辅助

既然盐的作用这么大,对国力增强这么明显,那么除了魏国和齐国这两国出产国外,其他国家也可以进行盐的采买和囤积啊,假设各国通过开采和采买拥有了足量的盐,那么上文中魏国的优势就无法形成。可是为什么这个假设不成立呢?这就是因为在战国时期,盐除了本身的性质外,还和经济捆绑在了一起,对经济起到了有力的辅助,这种辅助不单单体现在一点,让我们以魏国为例,来逐一分析。

首先,既然只有魏国可以开采盐(以魏国举例,暂不考虑齐国),形成了垄断,那么盐的定价权就在魏国手上。如果魏国想卖盐,那么别国需要用货币采买,货币的本质是国家的信用,不产生任何价值,真正的价值是保证物。就等于别国其实是用本国出产的物资交换魏国的盐,魏国可以大大提高盐的价值,等同于降低了交换物的价值,魏国利用顺差收割了别国的劳动力。其次,如果魏国开采了盐却控制销量,别的国家处于一个有钱却买不到的尴尬局面,在这时,盐成了战略物资,就具有了远远超过普通商品的更高价值。



延续千年的古盐田

当魏国开采盐并且销售盐以后,逐利的商人们通过盐的交换把大量孤立的社会系统相互连接了起来,商人的远距离贸易运输过程无意间构建了复杂的物流交换网络。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点,频繁的贸易交换可以极大促进工商业的繁荣。工商业对社会进步的推动力要远远强于单纯的农业经济,更重要的是可以全面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思想的交流,加快物种的交换,

倒逼商业的升级,加速制度和科学技术的创新。从而,实现国家系统的全面升级。

除此之外,因为盐的产地集中,开采加工和销售便于魏国统一管理,可以给国家积累大量的财富,据《史记·八书·平准书》中记载:

"分部护之,冠盖相望。其费以亿计,不可胜数。於是县官大空。而富商大贾或蹛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

除了盐的直接价值外,魏国还用盐征收税款,在慢慢的摸索后发现,只要控制了盐的供应和价格,就可以向所有消费者征收食品消费税,而且盐是代价最低的征税手段。因为盐需要由官府统一销售,所以渠道就容易被掌控,收税环节被大大简化并且不会被遗漏,更重要的是盐生生活必需品,但是由于使用量极其微小,所以即使价格有较大的波动也不会在人们的生活中造成巨大的影响。


茶卡盐湖的绝美景色

结语

内陆的盐井,是上天对魏国的恩赐,想要有天然的盐井,对大多数国家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更难能可贵的是,魏国将这一资源充分利用,获得了巨大的国力优势。很难想到,如今日常生活中随意可以获得的食盐居然有这么大的作用。

当时的神州大地,一提到盐,基本就两家:山东齐地的海盐和中原魏地的卤盐。魏国虽然不靠海,但在他的大本营河东之地,天赐了它好几块大盐池,河东之盐储量巨大,加工也方便,是当时中原内陆的最大产盐地,有着广阔的贸易市场。

战国时代初期魏国有大量的人才,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思想家科学家百家争鸣,从而具备了勘探,开采,提纯等多方面能力并加以精进,使得魏国从此成为产盐大国,接下来的魏国人又通过对盐性质的探索,将盐应用于烹饪,储存,军事等领域,而最后,政治家将经济和政治意义赋予盐,让盐成为了治理国家的重要辅助,这一系列操作,不光将魏国送上了强国的宝座,也充分证明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的伟大,成为世界历史上的瑰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