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科技创新 > 正文

从完美脑机接口到通用人工智能:中国科学家深圳“跨界群聊”探索科学之美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1-08-02 07:28 浏览量:

科技创新的痛点,需要 " 组合拳 " 来解决

首届 " 青年科学家 50 论坛 " 科学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原校长陈十一表示:青年科学家是国家科技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为推动原始创新突破和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当前,学科交叉、跨领域合作与系统集成创新成为重大科研探索必不可少的 " 加速器 ",我们举办论坛,正是期望能在此汇聚青年科学家力量、跨学科交流启迪创新,鼓励面向未来、积极探索科学 " 无人区 ",期待实现更多 " 从 0 到 1" 的科学突破。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雷锋

"50 " 读起来 " 拗口 ",但寄托着青年科学梦想与突破

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就是发布 2021 年青年科学家 50 论坛 " 十大科学技术问题 ",由 100 位 " 科学探索奖 " 获奖者共同发起和投票选出,代表了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前沿科学洞察,问题涵盖人类意识、人机通讯、量子计算实用化、地外行星居住等学术界和社会共同关心的热点领域。主办方表示," 十大科学技术问题 " 的发布,未来将成为 " 青年科学家 50 论坛 " 的 " 招牌 ",既集聚中国当代青年科学家的思考和观察,也将为社会大众所关心的现实和未来问题提供科学映照。

论坛发布了由 100 位中国顶尖青年科学家提出并投票产生的 " 十大科学技术问题 ",这十个问题也代表了他们最前沿的科学探索和对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判断。深圳市领导出席论坛致辞时表示,深圳正持续加强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 " 四链 " 协同,加快打造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的集聚地,欢迎更多的青年科技才俊来深圳创新创业,共同为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论坛的另一个亮点,则是来自青年科学家与资深科学家的智慧分享和 " 群聊 " 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中民探讨了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科技创新方向的思考;中国科学院院士邵峰以肿瘤免疫治疗为案例,介绍了原创基础科学所带来的重大突破;" 科学探索奖 " 获奖人陈学伟、刘江来、朱军分别围绕水稻抗病与人民健康、暗物质和宇宙演化、安全可靠的人工智能等主题作了学术报告。李培根、潘建伟、邬贺铨、汤超等院士与刘颖、吴华强、陈玲玲、陈宇翱、李铁风等 " 科学探索奖 " 获奖人同台,围绕 " 十大科学技术问题 "、科技发展趋势和跨学科融合进行了跨界交叉对话。

正如担任 " 科学探索奖 " 顾问委员会主席的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在开幕式视频寄语中指出的那样:年轻人敢想敢闯,是最容易创造成绩的。" 科学探索奖 " 和 " 青年科学家 50 论坛 " 为年轻科技人才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舞台,希望青年科学家们踏踏实实做好工作,把自己毕生的经历和贡献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 科学探索奖 " 是由腾讯基金会出资支持、科学家主导的公益性奖项,面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全职工作的、45 周岁及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每年遴选不超过 50 名获奖人,每位获奖人将在 5 年内获得总计 300 万元人民币的奖金,且可自由支配。" 科学探索奖 " 于 2018 年腾讯公司成立 20 周年之际设立,由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联合杨振宁、饶毅、陈十一、程泰宁、高文、何华武、李培根、毛淑德、潘建伟、施一公、邬贺铨、谢克昌、谢晓亮、张益唐等知名科学家共同发起。

关于科学探索奖

主办方表示,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类似于主论坛这种跨越几代科学家,打通各个学科界限的交流还有很多场,而在活动最后一天晚上的 " 科学夜话 " 则更是专为科学家定制的 " 学术 party",不仅可以就学术问题畅所欲言,更能就一些科学探索议题进行跨界 " 碰撞 "。

论坛 " 十大科学技术问题 " 亮相,开启科研人跨界 " 群聊 "

本届 " 青年科学家 50 论坛 " 以 " 启迪、探索、突破 " 为主题,旨在营造探索未知的学术氛围,打造兼具专业性和权威性的青年科学家学术盛会。论坛名字中的 "50 "(读音:50 平方)引起了很多参会科学家以及媒体的关注,主办方表示,"50 " 读起来可能有一点拗口,但却是各方仔细评估后最终坚持的决定,因为 "50 " 的背后,代表的不仅是 " 科学探索奖 " 每年评选出 50 位青年科学家,也寓意着未来 50 年的前沿科学探索与突破,更寄托着对 50 人、50 年交叉 " 相乘 " 所推动的科技、产业和社会深刻进步的期许。

" 青年科学家 50 论坛 " 参会者,2019 年 " 科学探索奖 " 获奖人、北京大学教授刘颖表示," 青年科学家 50 论坛 " 这样的交流平台对青年科技工作者非常宝贵,非常重要。资深科学家的常年耕耘、创新不辍,从深厚经验到开拓精神,都会对青年科学家带来榜样的力量和创新思维的启发。刘颖说,随着人类对世界认识的越来越全面深入,科学探索与创新既需要引入跨学科的思维方式,也需要保持对世界最本真、最纯粹的好奇心,在一些前沿、基础学科上还需要好几代科研人的接续努力。中国科学界像今天这样的跨界交流和思想碰撞,将是这种努力很关键的一部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