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科技创新 > 正文

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系列谈|在科研的海洋中“冲浪”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1-08-01 02:43 浏览量:

交叉融合是当代科研的发展方向

青年科技工作者更要自立自强

本文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izrqmt@126.com。电话:010-68024627。
以海洋和台风相互作用研究为例,从事基础研究的学者着眼于海洋响应和反馈的基本过程和机制,要应用到预报模型和预报系统中,还需要通过一系列提炼转化,对预报和防灾减灾有所贡献。因此,科技成果要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这也是科学家的目标。
科学研究既是个人创新的结果,也是团队协作的结果。现代科学分工越来越细化,好的系统性研究往往需要一批人共同努力。我在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海洋与台风相互作用的研究,是陈大可院士带领的大洋环流和短期气候变化团队中的一员。我们团队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等的支持下,开展了海洋对台风响应和反馈过程及其机理研究工作,涉及现场观测、现象研究、机制分析、数据同化、预报系统等环环相扣的科研目标和内容。作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有幸参与这样系统性的研究,既开阔了眼界,又接触到了科学研究的前沿,更明确了个人未来努力的方向。

在科研的海洋中“冲浪”
原标题:《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系列谈|在科研的海洋中“冲浪”》

科普是拉近科学和大众距离的好方法。比如台风对于大众来说耳熟能详,但对其特征、原理、影响以及海洋和它的关系等往往十分陌生,进行相关科普能提高大众的科学素养、提高科学常识。在科普的过程中,科技工作者也能了解公众关心的科学问题以及科学发展和应用的不足之处,启发思维。

科学研究是一项探索性和创新性的活动。要能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也要肯投入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科技创新离不开科研人员持久的时间投入”。科学研究有一定的周期性,需要经历数据收集、分析研究、重复实验、提炼观点、总结推广的过程,在这期间也常常需要自我审视并检查数据、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因此,好的研究往往是潜心打磨的结果,也依赖于良好科研环境的支持。作为长期奋战在一线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我充分体会了科研过程中的艰辛,以及有所成就后的满足感。我觉得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恒心和毅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

以我们2013年以来针对海洋和台风相互作用展开的一系列海上现场观测为例。一开始观测手段主要是浮标和潜标,使用的仪器大部分依赖进口,随着业内仪器国产化程度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国产仪器投入应用。尤其是我国自行研发的无人观测设备(如水下滑翔机和波浪滑翔器等)的出现,使得海洋立体协同观测成为可能。近些年,我们还实现了全球首创的火箭弹下投探空仪探测台风的技术,无人机探测台风的技术也逐渐发展成熟。此外,以往由于台风期间风浪较大,船测等手段几乎不可行,导致观测较少,而我国自行研制的无人观测船未来也将用于台风这样高海况条件下的海上现场观测,填补这方面空白。

过去几十年,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水平也有大幅提升,很多领域的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实现了从大量借鉴和使用国外技术手段到科技自立自强的转变,从注重科技成果数量到注重质量的转变。作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我将继续踏实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为国家和社会服务是我的理想

中央领导同志在今年的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全国代表大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作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我在学习过程中感触良多。
i自然全媒体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科学研究的这一趋势对我们青年科技工作者而言,不论从知识维度上,还是科研能力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当前“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张翰

比如,台风是发生于海洋上强烈的天气尺度现象,台风的登陆往往伴随大风、强降雨和风暴潮等过程,造成沿岸地区生命和财产损失,因而提高台风预测和预报的准确率对于减少其灾害造成的损失有重要的意义。过去几十年,台风路径预报的准确率提高较多,但强度预报的准确率提升缓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台风期间海洋的响应和反馈作用认识不足。可见,需要打通海洋科学和大气科学的壁垒,真正将其融会贯通,真正讲清楚海气相互作用中的具体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到“科技自立自强”。我国海洋观测技术手段即经历了我国观测设备和技术逐步发展并走向自立自强的过程。
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生于这个时代是幸运的——由于观测手段的改进,能够获得的台风期间的海洋和大气数据越来越多,将为我们更进一步揭示其中的现象和原理提供海量的数据支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