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科技创新 > 正文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罗方述:积极推动高校科技创新 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1-05-14 03:48 浏览量:

  对研究机构而言,应该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通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实现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是高校专利授权量、有效量持续提升,保护创新创造的意识不断增强。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高校共获授权专利30.37万件,比上年增长39.5%。截至2020年底,国内大专院校持有有效专利84.73万件,比上一年增长36.2%。

  同时,为充分发挥高校科技资源优势,中心还专门成立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基金,采取的是“企业出题高校作答”的方式,组织高校、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展技术协同创新,基金成立两年多来,规模已达四亿,效果日渐凸显。

  罗方述介绍,作为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在推动高校知识产权运用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中心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包括举办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创建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基金,与地方政府联合共建区域性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组织“蓝火博士生工作团”入驻地方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等,均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两届全国科交会和地方专场签约100.2亿元,高校与地方企业签约金额121.14亿元,“蓝火博士生工作团”规模达720余人,受到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广泛欢迎。

  同时,罗方述也表示,在推进知识产权运用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如一些地方和高校对此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应用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动力仍然不足,高校技术转移队伍比较薄弱,激励技术转移队伍的措施和政策尚且不足等。

  在谈到“双一流”高校建设时,罗方述表示,高校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是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近日发布的《“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试行)》给出了明确的评价信号。在科技评价方面,以需求导向,聚焦服务贡献,突出原始创新与重大突破,不唯数量、不唯论文、不唯奖项,实行代表作评价,强调成果的创新质量和贡献,综合考察建设高校提高科技创新水平、解决国家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

  在谈到AI、5G、大数据等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巨大改变时,罗方述认为,新冠疫情下“停课不停学”不仅是对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全面检验,还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利用新技术探索新型教学方式和创新教育服务新业态的热情,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持续推动高校科研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对高校而言,要一方面潜心基础研究,一方面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问题组织参与技术攻关,真正落实“四个面向”的总体要求,成为国家的战略科技力量。同时深化科技评价改革,破除“五唯”顽瘴固疾,营造潜心研究的良好学术生态。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四是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日益强化,体制机制建设逐步完善。据统计,目前大多数高校已经或正在筹建知识产权管理与运营领导小组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领导小组,以学校主要领导负责、各部门分工合作的知识产权统筹协调工作机制正在逐步完善。

  我国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建设教育强国、“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均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5G技术的应用,将使移动学习成为常态;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为完善管理、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将使部分不能够实现的学习和训练成为可能;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使个性化学习和人才培养成为现实。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将是未来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乃至建成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的关键。

  谈到未来科研方向时,罗方述表示,为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企业研发机构作为我国主要的科技创新主体,努力的方向不尽相同。

  再次,是在“双一流”建设高校科研综合水平和创新能力评价方面,继续开展深入研究,对标国际一流大学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入分析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科研水平,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提出政策建议,推动“双一流”建设高校科技创新发展。

  新技术创新应用将是建成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的关键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罗方述:积极推动高校科技创新 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罗方述介绍,中心近年来十分关注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积极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区块链和下一代互联网等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融合应用。2019年专门成立了“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虚拟现实研究中心”,旨在围绕虚拟现实技术的理论与应用、虚拟仿真实验实训环境建设、智慧课堂创新进行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中心成立两年多来,承担了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课程资源建设、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虚拟仿真实训相关标准研究等工作,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