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科技创新 > 正文

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引代表热议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1-01-26 01:12 浏览量:

  “一个头部企业、旗舰企业,它不仅助推当地经济,更重要的是,它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市人大代表、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建议,建设创新生态,要研究如何进一步增强头部企业的引领作用。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对“三城一区”有各自的定位和谋划。针对未来科学城,就提出“加快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突破”。

  昨日提请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的北京“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到,到2025年,北京将基本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围绕聚焦、突破、搞活、升级,高水平落实“三城一区”规划蓝图,高质量打造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主阵地。市人大代表们纷纷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言献策。

  本报记者 曹政 张航 孙云柯 于丽爽

  “天使投资对创新生态的作用远超想象。今天看到的每一个成功的科技企业背后,都有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一系列投资支持,对项目起到了从孵化到筛选、再到助推的全环节支持作用。”雷军说,北京应进一步加强对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的支持和重视。

原标题: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引代表热议

  未来科学城东区“能源谷”城市功能基本具备,入驻央企所属研发机构参与承担了大飞机、核电、油气等国家重大专项;未来科学城西区“生命谷”优化提升步伐加快,生命健康领域国家实验室挂牌,国际研究型医院开工建设,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一期、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二期投入运行;沙河高教园科教融合格局基本形成,6所高校全部开学入驻,成功打造奇点中心“校城融合”示范基地。

(责编:董兆瑞、高星)

  双创生态:今年培养和引入一批科技项目经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更大力度推动“三城一区”融合发展。“发挥经开区、顺义区产业基础优势,积极承接三大科学城创新成果外溢”也写进了“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


  众所周知,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是各地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中普遍遇到的难题,有的是“重学术、轻转化”,有的是“接不住、用不了”。北京如何开辟“绿色通道”?

  成果转化:今年经开区承接超200项“三城”成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