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科技创新 > 正文

委員支招: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應筑巢引鳳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1-01-25 11:40 浏览量:

  隊伍:

  當前北京正大力發展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科技服務業等十大高精尖產業,推動高質量發展。

(責編:董兆瑞、高星)

  行業:

  怎樣破解?譚天偉建議,筑巢引鳳是一招。“要加大支持力度,通過建設中外國際合作實驗室、研究中心、科技合作基地等,先把一流的戰略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吸引過來!”穩定的經費支持也必不可少,他說,這樣才能真正讓這些團隊精耕細作,著力解決“卡脖子”問題。譚天偉提出,不妨設立海外高層次人才專項基金,允許符合條件的海外人才申請項目。在支持保障方面,他談到,“我們中國人常說安居樂業,還要保障這些科學家幸福地生活,在工資待遇、住房、子女上學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

  “截至2020年6月,北京人工智能企業數超過1500家,位列全國第一,在全國佔比達28%。”亮眼的數字背后,也暗藏隱憂。市政協委員、市科協副主席田文分析,北京人工智能產業布局存在應用層強而基礎層弱的結構性失衡問題﹔產業化程度高,但專利質量與人才儲備短板問題突出﹔學術生態方面科研產出表現強勁,但產學融合尚待加強。

  未雨綢繆布局人工智能前沿領域

  軟硬兼濟留住國際頂尖人才

  創新創業孵化機構也是促進北京高質量發展,助力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力量之一。市政協委員、北京聯合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陶秋燕調研發現,目前北京的雙創孵化機構存在同質化現象明顯、孤立分散、國際合作不夠深入等問題。她建議,以創新方法為抓手,構建多層次、精細化的“深度孵化”體系,並通過優勝劣汰,推動專業專精特色孵化機構建設﹔同時有必要搭建數字化創新創業服務平台,實現資源共享,加強國際合作,全方位提升孵化器的服務能力。

  助力人工智能產業做大做強,田文直言,北京應提升人工智能開發框架和芯片的自主研發能力,加強在大數據智能、人機混合智能、群體智能、自主協同等方面的基礎理論研究,前瞻性布局可能引發人工智能范式變革的高級機器學習、類腦智能計算、量子智能計算等跨領域基礎理論研究﹔並建設開放共享的開源軟硬件基礎平台、基礎數據與安全檢測平台等,打造產業生態體系,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還應推動行業間數據流通,建立可執行度高的數據監管條例,為人工智能研發應用提供充分的數據資源和環境支持。

  本報記者 任敏

原標題: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應筑巢引鳳

  盤活資源助推高質量發展


  服務: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本市將“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到底如何推進?圍繞這一重點任務,在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上,多位委員出謀劃策,履職盡責。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天偉建言,北京應筑巢引鳳,匯聚國際頂尖人才。

  談及人才隊伍,市政協委員、中國人民大學高瓴人工智能學院執行院長文繼榮也有話說,“北京要想建設國際科創中心,博士生是科研攻關的生力軍,但目前最優秀的本科生碩士生在國內讀博的熱情不高。”他認為,有必要採取激勵措施,提升“卡脖子”領域博士生招生質量,“撥付專項經費,資助相關領域潛心研究的博士生是一個辦法,也可以在相應專業設置獎學金。”從長遠看,為激勵優秀學子讀博,文繼榮提出,可以參照“博士后”等相關情況,研究制定“卡脖子”領域博士生落戶政策,以解決后顧之憂。

  作為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途徑,金融的力量不容小覷。市政協委員、中國國投高新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中提到,應讓有限的金融資源聚焦於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的目標上來,投放到符合政策導向的科技型企業中去,助力北京打造全球原始創新策源地。具體做法上,他認為,北京既要積極爭取國家層面的科技與金融扶持政策,又要發揮市級層面統籌協調功能,加大市區兩級資金、基金、項目等協同力度。劉中還提出,應統籌制定金融服務科創企業的專項政策,“例如,制定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制度,建立符合科創企業特點的征信體系等,大力發展科技企業股權投資等。”

  在市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學校長譚天偉看來,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人才至關重要。然而,在吸引國際頂級人才上,北京還面臨一些問題。“一方面,因軟硬件不夠強大,引進全職高層次人才仍存在很大困難﹔另一方面,對於海外在京全職或兼職研究員等高層次人才,持續穩定的科技經費支持不夠,限制了他們的長期穩定發展﹔此外,高水平外籍人士在京缺少獲取競爭性科研經費的渠道,不利於他們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