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科技创新 > 正文

法律科技的节与劫:搞事太贵,无视又废

来源:未知 时间:2020-11-25 13:47 浏览量:
法律科技的节与劫:搞事太贵,无视又废



一、C端进化

2009年的时候,我的一位亲戚经历了人生当中的第一场诉讼,让我想想办法。那时是我还个很单纯的理工男,几乎没有找律师的途径。

在我们朴素的观念里,只要有理这官司就能赢,另外传说中高昂的律师费也让我们望而却步,所以干脆我就自己翻法条准备出庭,而我正好也认识一位懂法律的非律师朋友,信心满满的委托这位朋友以公民代理的身份和我一起出庭,最终胜诉。

多年以后想起这件事时除了感谢朋友的鼎力相助之外,一直庆幸当时上帝没有计较我的无知无畏,在一场足以对一个家庭伤筋动骨的诉讼中没有为难冲向风车的唐吉可德。

后来细想,可能上帝没有为难我的原因是他盯上了比我更加无畏的被告。

时针拨到2019,我老家同村人经历了一场交通事故,他的亲属想请律师时已经能非常熟练地查找律师并且丈量出广告粉饰的厚度了。

上面两个小案例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C端类型的委托人,这十年,他们在进化。

二、B端进化

2015年 8月28日,河北省律师协会主办了一场关于诉讼可视化的公开课,其中一个案例是通过图表分析表达复杂案件,堪称惊艳。

iCourt与天同在这一领域对行业的启蒙功不可没,“科技驱动法律”的理念也开始广为人知。

之后这几年我经常参加iCourt的课程,也时常听到一些律师朋友们通过大数据报告、可视化展示签下来大客户的案例,但最近一两年听到类似的成功案例少了。

换位思考,如果我们是大客户甲方,当我们第一次看到大数据报告时可能会深受触动,但iCourt已将法律人的整体展示技能统一拉高;当我们看到众多送至案头却千篇一律的大数据报告之时,我们的内心还会再澎湃一下吗?

超前形式可能会掩映真知,但当一个按钮已经可以帮助多数人完成专业化操作时,这意味着巨人的肩膀已经降低为及格线。

B端类型的客户也在进化。大数据和可视化理念本身是很好的,我们需要的是在好的基础上进化出科技思维和数据深加工的技能,洞察到裁判文书数据库中隐藏的关联和奥秘。

三、前浪后浪

法律圈的人都知道案源的重要性,我们都在思考怎样才能让客户更直接地找到我们。

很多人都在做着类似的努力,在委托人的进化中,律师朋友们分别经历了网页、网站、自媒体、竞价、信息流、小程序、视频、直播等传播方式在客户心智中“山头林立”的时代,只要标注上年份逐一道来,这就是互联网某一细分领域的编年史投影。

客户需要信息,法律人在创造信息,头部互联网企业在创造信息的连接方式,我们都在依靠工具,工具背后是科技的支撑,科技每天都在迭代,那些固守一城却又幻想一劳永逸的人都悄无声息的不见了。

2020年11月16日,以 “律师电话”为关键词在百度搜索,合计有信息约8780万条。

如果做一个时间限定就会发现,十余年前,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之间创建并留存至今的网页可被检索出的数量已不足210条,排名靠后到可以忽略不计。

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一些互联网厂商早已有了方案,百度系的产品矩阵有观星盘、基木鱼、创意中心、百度统计、爱番番、广告投放等平台,头条系和腾讯系产品不再一一列举。

每一个产品都暗藏玄机,每一组产品矩阵的组合都能创造出更加巨大的推动力。

科技的迭代和创新使得相应从业人员在自我擅长的领域再难偏安一隅,知识和技能早已变得连通且立体。商业的竞争逐步变成了技术和资本的双重角力:要么放弃要么驾驭,驾驭不成人仰马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