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科技创新 > 正文

拉萨市科技兴农之路越走越广

来源:未知 时间:2020-10-03 18:00 浏览量:
拉萨市科技兴农之路越走越广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在拉萨河谷的田地里,收割机穿梭不停,一派繁忙的收获景象。
 
林周县是拉萨市农业生产大县。在林周县强嘎乡曲嘎强村,饲草收割机和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随处可见,先进的农机具成为秋收的“主角”。伴随着机器的轰隆声,记者走进了曲嘎强村的小麦地里,半人多高的小麦长势良好,村民的脸上也都洋溢着收获的喜悦。田间大型联合收割机一字排开,待村民给驾驶员献上哈达后,收割机便驶入小麦地里开始收割,机器所过之处,留下了整整齐齐的一捆捆小麦……
 
“我家今年种了20亩小麦、20亩青稞,小麦一亩能产500多斤、青稞一亩产600多斤。使用机械收割,既快捷又方便,为我们节省了人力物力。我还在罗玛仓农机合作社里开收割机,这份工作既能让我拿到工资,也能让我兼顾家里的农活。”曲嘎强村村民查斯脸上堆满了笑容。
 
村民们介绍说,如果大面积连续作业,一台饲草收割机一天可以收割饲草地70亩以上,一台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可收割150亩地,一台机械相当于近百名劳动力的工作量。农业机械逐步替代了人工收割,效率大大提高了。
 
在2020年拉萨市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上,今年55岁的堆龙德庆区古荣镇加入村3组组长顿珠荣获了“拉萨市十佳农牧民”的称号。收集良种、驾驶机械犁地、抓好田间管理……作为组长,顿珠为全组村民一年的种植和收成费心忙碌着。“今年,我们加入村3组的秋收工作已经开始1个星期了。全组1000多亩优质品种青稞地实现了机械化耕种和收割,预计再花上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就能完成秋收工作,产量也比去年有明显的提高。”当了几十年农民的顿珠尝到了机械化播种和收割的甜头。只需一个好晴天,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就可将数千亩良田中的饲草、青稞等一扫而尽。不仅农作物能“一键”收割,就连打包也能同时完成,原来每家持续近一个月的秋收,现在半个月都用不了。全程机械化作业让秋收跑出了“加速度”,成为秋季农业生产的一道风景。
 
近年来,拉萨市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农牧民劳动效率得到很大提升,农业生产已基本实现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转变,进入了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粮食生产安全有了更好保障。
 
各乡村借着党的支农惠农政策春风,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一些农民抓住机遇,投资购买大型农机具,专门从事机械化作业。曲嘎强村因势引导,借助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把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并从机器引进推广到机手培训方面开展全程服务,从而加快了大型农机具的推广力度。2018年成立的罗玛仓农机合作社刚开始只有6台机械,现在固定资产发展到了700余万元,拥有饲草收割机、打包机、播种机、装载机等,大大解放了劳动力。
 
“我们村2020年种植青稞1900亩、小麦1700亩、油菜500亩、燕麦饲草5000亩。2018年成立罗玛仓农机合作社以来,不断整合项目资金,不断添置农业机械,目前已经实现全程机械化服务。通过全程机械化服务,我们村解决了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群众的劳动力得到了解放。他们可以出村打工,实现增收。”曲嘎强村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杨先亮说道。
 
拉萨市在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中,简化办事程序,为购机户现场提供网上查阅、政策咨询等便捷优质的服务,通过广泛宣传,把农机购置补贴这一惠民政策做到家喻户晓。同时,把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全面落实到位,极大地促进拉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整体推进和全面提升。建立健全全市农机合作社档案,加强对合作社建设的宣传和引导,通过成立合作社的方式,整合农机资源,利用现有和吸收外来机械的方式,实行耕、播、收“三项作业”全程机械化服务。
 
满田的金黄颗粒归仓,农户家的庭院里,原先的打谷场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线,农业收割机械的全面出击,成为农民秋收的得力助手,在迈向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中,科技兴农之路越走越广。拉萨的农民在享受机械化给他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感受着丰收的喜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