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科技创新 > 正文

以弹性应对危机,借金融科技战“疫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3-12 19:02 浏览量:
以弹性应对危机,借金融科技战“疫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神州大地进而扩散到全球,对我们的生活、工作,乃至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冲击。金融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和重要基础设施,承担着为实体经济输血和服务民生的重要使命。在这次危机中,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积极应对疫情危机,在最关键的时刻为迫切需要的企业和个人提供及时雨式的融资和保险等金融支持。例如在得知西贝餐饮预计三个月内资金链将断裂的时候,在4天内为其提供一揽子的贷款和综合服务支持,最好地诠释了“雪中送炭的金融服务“。

同时,在基础金融服务之外,我们也看到金融机构积极利用科技手段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大力发展和探索线上化、远程、非接触等客户服务和业务开展模式,为在疫情期间的金融服务提供新的保障手段。中国银保监会也在2月14日的《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的通知》中鼓励金融机构加强科技应用,创新金融服务方式。

疫情终将过去,但是其带给我们的影响和思考将是长久的。这次危机从长远来看,也可以转化为金融行业提升业务和科技弹性,进一步深入数字化重塑的契机。

思考一:重新思考业务连续性

经过近20年的建设,目前我国的金融行业在业务连续性建设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方面,在具备满足监管基本要求的信息系统可用性和灾难备份、恢复能力基础上,很多金融机构通过建设多地多中心和双活架构,进一步提升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另一方面,在策略、组织、治理、业务流程、演练等业务连续性管理方面有充分的准备。

然而我们看到在疫情危机下,从银行端提供的业务连续性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目前遇到的挑战主要来自客户端(需求端)。由于疫情防控需要、交通限制,以及客户自主意愿等因素,导致客户与银行的交互模式和对于银行服务的使用模式发生巨大变化,而在银行未能及时提供相应服务内容和模式时,出现业务无法有效触达和开展、以及客户金融服务需求无法有效满足的挑战,即供给是连续的,但是需求无法被有效满足,业务在一定程度上无法连续、有效开展。从另一个角度看,之前银行满足的是监管强制要求的作为国家金融基础设施必须具备的“硬”业务连续性,我们需要进一步考虑目前危机下的“软”业务连续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