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科技创新 > 正文

我为电池做“体检”(科技自立自强·青年科学家)

来源:未知 时间:2022-08-16 16:35 浏览量:

我为电池做“体检”(科技自立自强·青年科学家) 

 

电池试验室里,王家钧正在进行电池测验研讨。

口袋里的手机、马路上的轿车、太空中的空间站……电池无处不在。

“咱们的研讨,能让各类电池愈加安全、寿数更长、容量更大。”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电池试验室内,成排的充放电仪闪烁着指示灯,早上8点不到,王家钧已坐在电脑前开始一天的作业,说起研讨,他的言语间透着严谨。

80后王家钧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化学工程系主任、特种化学电源所副所长,曾获“中国电化学青年奖”等荣誉,迄今已在国际高影响力刊物宣布论文百余篇。他在国内首先将同步辐射成像技能应用于电池研讨,完成对电池的“把脉治病”,办理和改善电池的健康状况,因此也被咱们称作“电池医师”。

“把个人生长和国家命运联络起来”

“小时候,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想创造价值,带来改变,做了不得的事。”王家钧从小酷爱阅读名人传记,“能学习他们考虑问题的方式,能看清个体和年代的联络。”

1997年,17岁的王家钧不管父母对立,决议报考哈尔滨理工大学化学系——在祖国寒冷的东北角,学习其时称得上“冷门”的专业。

“衣食住行离不开化学,工业开展离不开化学。”王家钧认为,道路挑选无需在乎一时“冷热”,而应重视职业的久远开展,“其时,哪能想到电化学专业现在会这样火爆?”

2001年,王家钧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化学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2008年,他又出国深造,研讨同步辐射多维成像技能,“简单说,便是为电池做‘CT’,检查身体、治疗疾病,让它更‘健康健壮’。”

这项研讨需要结合物理学理论及方法,王家钧便“从零开始”跨学科自学,再结合本身化学布景,边学边试。9年时刻,王家钧的科研水平快速提高。

2017年,一次回国交流让他深感回国时机来了:“新能源职业开展火爆,企业和平台骤增,技能敏捷升级换代。电化学储能技能是战略性技能,各国都在赶紧布局,我觉得回国既能做出贡献,也有更广阔的平台和开展空间。”

回国后,王家钧结合国家需求,将研讨进一步聚焦于“电源健康状况确诊及延寿技能”“高可靠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技能”等范畴。“现在看,我的挑选是正确的,作为新年代的科研作业者,咱们要把个人生长和国家命运联络起来。”在王家钧看来,心胸“国之大者”,心系“民之小事”,才能在科研道路上行稳致远,收成累累硕果。

“跌倒无数次都没联络,但一定要考虑总结”

“这可是新一代电动车、无人机和机器人的电池原型。”聊起电池,王家钧格外振奋。试验室内充放电仪的夹片上,各式电池让人眼花缭乱:锡纸般轻浮的、扣子般精巧的……

在这片“电池森林”里,王家钧时常作业至晚上。不仅如此,为了方便24小时监护试验,他曾连续半个月睡在试验室楼下的车里……但是起先,王家钧的试验却屡遭失利。

“刚起步时,就像在山洞里做手术。”王家钧坦言,不少技能是“从无到有”,从研讨路径到检测手段,都没有“现成的路”,而是要步步摸索。失利的设计方案摞成小山,损耗的电池套壳装满几箱,看着屏幕上一次次不完美的数字,王家钧并不气馁。

“跌倒无数次都没联络,但一定要考虑总结,发现问题,再爬起来继续走。”5年间,王家钧团队不仅全面解析了高性能锂电池性能衰减机制,完成了固态电解质替代易燃的液态电解液的全固态电池研发,还在国内首先建立起新型智能状况确诊和寿数阈值防误判技能,将锂离子电池寿数智能猜测精度从不足80%提升至96%,让电池愈加才智、愈加安全。

“成果要在实践中查验,知识要交流更新。”现在,王家钧团队已经为全国数十家职业龙头企业处理了技能难题。

目前,他和团队正在研讨才智电池。“如果呈现隐患,电池可以自我修正,就像人的免疫系统相同。”王家钧非常振奋,“未来这些技能一定可以完成。”

“最让我自豪的,是身边的孩子们”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级化学工程与工艺(电化学)专业1814201班,人称“学霸班”。学生们的生长,离不开“咱们长”王家钧的支撑和鼓励。

“我也经历过考研,只需心中有梦想,坚持不放弃,就一定能成功。”上一年年末,全国硕士研讨生考试前3周,作为班主任的王家钧和班长一起,与每名同学的导师、家长联络,邀请他们以写贺卡等方式,鼓励咱们做最后冲刺,王家钧也送上了自己的祝愿。

“咱们遇到什么困难,随时和我联络。”面对学生,这是王家钧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修正应聘简历、指导留学文书……王家钧科研之外的很多时刻归于同学们。“治学很严谨,平常很‘暖男’。”博士三年级的孙雪是王家钧的学生,“王老师给博士班的每个人办了健身卡,过节送小礼物,早课会带早餐。”

“在哈工大,榜样很多。”王家钧介绍,新中国建立初期,800多位平均年龄只要27.5岁的年轻教师,从五湖四海聚到哈尔滨工业大学,用短短10余年,创办了24个新专业,培养出一批“国之重器”的铸造者。课内课外,他常讲起一代代哈工大人接续斗争的故事,“希望学生们都能承继宏扬爱国贡献的精神传统。”

红色故事传颂不绝,红色基因生生不息,现在,一批批新年代的哈工大人正茁壮生长。

“最让我自豪的,是身边的孩子们。”王家钧慨叹于一届届毕业生的挑选,“这几年,咱们专业的毕业生很抢手,其中近一半参加科研院所而非薪水高出几倍的外企,他们有理想、有情怀,在各个范畴发光发热。”

“标准严格,功夫到家。”谈及科学家应有的质量,王家钧背出了校园的校训,“咱们一代代科研作业者艰苦斗争,那些有待打破的关键技能难题,早晚会迎刃而解。”

 

相关新闻